近日,据美国媒体称,2019年美国下水的军舰总吨位超过中国,重回造船第一的国家。今年下水福特级航空母舰1艘,远征基地舰1艘,驱逐舰2艘,核潜艇2艘,濒海战斗舰3艘,合计超过22万吨。而今年中国海军虽然仍然在发展,但造舰下水吨位应当没有达到22万吨。
CVN-78
不过这其实很正常,美国海军的造舰规模多年来基本维持稳定,其海军体系目前已经高度成熟,全球范围内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手。美国的造船业也基本上依靠军事订货,民用船舶制造已经被东亚承接,美国本土也维持着几个大型船厂负责建造高性能舰艇。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海军其实只需要稳定地向船厂提供订单即可,并没有特别的大规模造舰必要。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这种超然优势来源于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同时美国海军则是维持霸权秩序的基础力量。美国海军需要做的就是与盟友一道,确保海洋秩序处于开放状态,从而确保资源可以自由地流入美国的体系之中。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最大的对手苏联海军也解体,而能够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国家几乎都是美国的同盟,因此,美国海军的投入上趋于稳健,但更富有进攻性。濒海战斗舰这种在别国家门口活动的舰艇概念就是进攻性的体现。
濒海战斗舰
而中国不同。中国海军有着巨大的现代化需求,事实上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2000年中国海军手中大部分舰艇都不能符合现代作战的需要,当时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架构仍然是70年代末确立的作战体系,在现代化海空一体战环境下几乎没有作战价值。因此,中国海军近年来的发展其实更多的是在适应现代化作战的需求,要建立一套真正现代化的海军作战体系来应对未来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挑战。体系的整体替代是这波造舰浪潮的关键原因。
051型驱逐舰
正因如此,中国近几年的造舰浪潮是一种扩展还是一种补课取决于中国在国际体系上的定位和扮演的角色,当然两者之间可能也没有那么明确的分野,因为身份变了补课也是一种发展。目前,中国海军已经有大量新型舰艇入列,按照70年代末建立的海军架构在装备上已经基本替换完毕。这也意味着现代化的海军作战体系即将形成。所以,造舰需求会有显著的下降,我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看到那么多的新型舰艇出现,我们也没必要将水面舰艇部队无限制扩张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航母为核心的作战体系不会发生动摇,因此再度出现海军作战体系革命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而目前的骨干力量,比如近年来服役的054A、052D,仍有30年以上的寿命,而且他们不会发生类似051、053系列那样与作战体系完全不兼容的状态,因此不会很快替代。
052D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完成,中国海军可能会进入下一个新技术酝酿时期,更新一代的技术,特别是综合电力系统、电磁炮、电磁弹射器、新型安静技术等将逐步将我们拉到世界前列。所以,持续的较小范围投入可能将替代大规模造舰,为未来体系的发展探路。这一模式也意味着,军用订单的数量应该会下降,而只有有实力的造船企业才有办法接到高技术要求的军用订单。
002型航母
但是目前而言中国海军也并无美国海军那样的需求,中国海军还不必寻求全方面的海外存在和在海外实现压倒性的权力投射,因此造舰浪潮必将趋缓,这种变化符合逻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3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