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廓 张娟娟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恺撒的甥外孙和养子,打赢了“后三巨头之战”,被罗马元老院加号“奥古斯都”,开创古罗马元首政制,是缔造罗马帝国的强人与枭雄,一向以坚忍冷静和富有城府而著称。然而,有一次,他却彻底地陷入了情绪失控之中。根据古罗马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记载,公元9年,当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瓦鲁斯,与其所率领的罗马军队于条顿堡森林惨败于日耳曼人之手,三个军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至罗马,这位罗马帝国事实上的第一位皇帝伤心之至。他连续几个月都没有理发和修脸,甚至曾经“以头抢门”,高喊:“瓦鲁斯!还我军团!”
根据历史记载,此战对于奥古斯都刚刚缔造、正在开疆扩土的罗马帝国来说,确实堪称奇耻大辱。
公元9年9月,瓦鲁斯正率领第17军团(Legio XVII)、第18军团(Legio XVIII)和第19军团(Legio XIX),以及六支由外籍士兵组成的辅助部队(Auxiliary)和三个骑兵队(alae,“翼”)携带大量随军人员和妇孺,从位于威悉河以西的夏季营地向莱茵河附近的冬季营地进行转移。途中,瓦鲁斯听说附近的一个日耳曼部落发生了叛乱。瓦鲁斯轻率地决定,直接转向去率军平叛。但其实,这个叛乱的消息,是一个日耳曼贵族青年——阿尔米尼乌斯故意散播出去的。其目的正是引诱罗马军队进入伏击圈。
说起来,瓦鲁斯不是个合格的将军,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督。此人出身罗马名门,其祖父就是后三头同盟之一、屋大维的对手——安东尼。优异的家世让其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而作为统治者,他又贪婪又暴虐。他直接把日耳曼人当成奴隶那样去压榨,要求他们向自己进贡金银,同时用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酷刑去解决反抗者。然而,散住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广大地区的日耳曼人可不是什么顺民。相反,他们相当的骁勇善战。恺撒曾记载,这些日耳曼人“相当野蛮与凶悍,同样作为蛮族,高卢人甚至不敢看他们的双眼”。因此,瓦鲁斯的残酷压迫与统治,激起了日耳曼切鲁西、卡蒂、卡乌基等部落的同仇敌忾,他们集合起来,打算给罗马人一个教训。而阿尔米尼乌斯正是切鲁西部落酋长之子。阿尔米尼乌斯曾作为人质,在罗马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在那里,他接受了罗马人的军事教育,获得了罗马公民的身份,之后更成了辅助骑兵队的军官,甚至在瓦鲁斯的麾下服役过。而对于罗马军队的熟悉,让他制定了这个诱敌深入的计划。毕竟他很清楚,缺乏武器与铠甲,更缺乏组织与指挥能力的日耳曼部落,是无法正面对抗罗马军队的。要想击败罗马人,就要选择一个更适合日耳曼人的战场。这个战场就是条顿堡森林。(位于现今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下萨克森州)
《条顿堡森林之战》
就这样,瓦鲁斯率领着罗马军队,进入了奥斯纳布吕克(德国下萨克森州城市)东北部的森林。根据记载,由于这条道路狭窄又泥泞,罗马军队没有进行战斗编组,整个行军队伍长达15到20公里。而且瓦鲁斯轻率到狂妄,他不光携带着那些随军人员和妇孺,甚至连必要的侦察队都没有派出。而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的说法,当时还有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这些都让罗马军队进一步陷入了混乱和毫无防备当中。
结果,阿尔米尼乌斯率领着熟悉地形的日耳曼人,对还处在行军状态的罗马军团发动了突袭。阿尔米尼乌斯当初在罗马所受的军事教育与为罗马人服役的经历,让他非常了解罗马人的战术,从而让他能更好地指挥日耳曼人,集中优势兵力,对陷入混乱和分散的罗马军队进行各个击破。说起来,此战跟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很类似,都是一个帝国遭遇惨败,而敌人的指挥官都有在这个帝国军队里服役的经历,熟悉帝国军队的一切,并利用地形以逸待劳。各个击破。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网络上有种开玩笑的说法,喜欢把日耳曼人称作“欧洲女真”,因为其跟女真人一样,喜欢大肘子和酸菜……
所幸,面对日耳曼人的猛攻,罗马军队还是训练有素的。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损失惨重罗马军队还是尽力阻止抵抗,并依托辎重车辆,构建了简单的防御工事,就地固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2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