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是众多英雄人物当中特色非常鲜明的一个:他忠于汉室、宽厚仁义;他意志坚定、百折不挠;他智慧超群、知人善任;他志向高远、终成大业。在打拼天下的早期阶段,因为自己与对手实力相差悬殊,他曾屡遭失败,多次被“打回原形”,连他的妻妾儿女被对手俘虏和逃跑失散,就有4次之多。然而,即便如此,刘备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每次经过重大挫折以后,他都很快地又拉起了一支队伍,继续在三国纷乱的战场上奋力拼杀、搏击。刘备的这种韧性是如何炼成的呢?
“匡扶汉室”的理想让刘备拥有强大的队伍凝聚能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凉州将军董卓自行废立皇帝引起各地诸侯讨伐。其中大多诸侯都不过是想浑水摸鱼,真正立志“匡扶汉室”的并不多,这里面就有刘备。因为心存这样的理想,所以当同样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孔融、陶谦先后遭遇强敌围剿之时,刘备都能不顾自身的险境,果断派出主力部队积极进行救援。而在他投靠曹操期间,出于对汉室的忠诚,对汉献帝发出的铲除曹操的密诏予以积极响应。虽然这一行动最终并未成功,但他对汉室的一片赤诚之心显露无疑。正是因为他不像大多诸侯那样,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搏杀于战场,所以他才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当山穷水尽之时,只要自己一声招唤,都会有大批的人马踊跃而来。刘备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在遭遇失败后又迅速拉起一支自己的队伍。
团队文武齐备、赤胆忠心让刘备有着屡败屡战的资本。一说到刘备,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关羽、张飞、赵云、麋竺、诸葛亮等。这些人或武艺高强、或智慧超群、或文武兼备,虽然性格、特长、脾气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刘备无限忠诚。无论刘备命运如何翻转,他们始终生死与共、不离不弃。正是因为拥有一个如此实力强大、紧密团结的领导团队,刘备才得以多次在遭遇毁灭性的失败后能够很快恢复生机。当然,拥有这样一个团队,与刘备本人有识人之明、对合作伙伴又极为尊重与爱护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方面“刘备摔阿斗”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天下大势的准确判断成为刘备屡次死而复生的关键。三国期间,争夺天下的各路诸侯理念不同、实力各异,在相互激烈的争斗中,能够活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刘备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遭遇过多次毁灭性的失败,而且还为了一时的生存而先后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等几大实力派诸侯。他每次投靠不仅没有让自己被同化或被吞并,反而在有效保存自己的前提下使自己再次逐步壮大,究其原因,就是他对天下大势有着自己的准确判断,一旦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就立即寻机逃离。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多次绝处逢生、屡败而不灭。
胸怀壮志、决心成就一番事业让刘备充满着奋斗精神。“青梅煮酒”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曹操在评价汉末时期的英雄人物时,认为只有自己和刘备俩人才够格。且不说曹操的评价是否准确,单就刘备而言,说他是一个英雄应该无可争议。在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的初始阶段,刘备的实力和影响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当时声名显赫的是袁氏兄弟、吕布、曹操等人。但胸怀成就一番事业之壮志的刘备,为了梦想成真,一直锲而不舍地进行艰苦奋斗,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正是这种执着与坚持,才使得他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打拼,慢慢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实现三分天下而占据其一。
德行高尚、口碑良好使刘备拥有非常强大的精神武器。刘备虽然号称皇室后人,但终究属于出身于偏僻乡村的草根阶层,所以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他行走江湖之后,之所以能够逐渐被主流社会所认同,是因为他在道德全面溃败的乱世当中表现出了贤人名士般的高尚德行。不仅曹操评价他是位英雄,就连出身第一流名门大族、素来高傲无比且与刘备为敌多年的袁绍,都如此评价他:“刘玄德弘雅有信义。”即刘备器量宽宏、为人高雅、讲求信誉和道义。主流社会的良好评价对于刘备来说,无异于一个大大的广告,这就使他无意间拥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神武器:所有赞赏他、仰慕他的社会民众都会真诚地拥护他、支持他。在三国那种纷乱的社会环境下,人心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资源,谁赢得了人心,谁就有了更大的获胜可能。在这一点上,刘备显然占据了比大多诸侯更大的优势。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方面,注定了刘备在诸侯群起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具有很多对手都不具备的极强韧性。这种韧性让他面临失败而不气馁、陷入困境而不绝望,总是对未来充满着期盼,屡败屡战之后,逐渐积小成大,最终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乱世强者。
刘备和他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打拼天下的奋斗过程则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特别是对现在众多创业者来说,从他身上是能够学到不少东西的,上述几条就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2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