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宋如何挑选出色的宗室入朝为官?

北宋如何挑选出色的宗室入朝为官?

北宋宗室的教育制度

宋神宗赵顼把科举考试竞争作为治理国家的核心,尽管如此,还是很少有宗室通过科举考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提高宗室的教育水平。具体而言,就没有为无服宗室创造任何专门的教育设施。公元1091年,通过了一项建立宗学的计划,但却没有付诸实施;1101年,徽宗下令重新修订这项计划,但是在他统治时期,也没有材料证明哪怕一所宗学的存在。

宋神宗

宋代宗室教育的重点是皇宫中的学校和老师,1102年,北宋宰相蔡京则积极地在他的奏疏中赋予学校和授课的实质内容。每宫各置大学、小学,添置教授。大小学设置考选法,每月、每季考试,选拔文艺出众者。10虚岁以上的宗子入小学,20以上入大学。入学读书是强制性的。对于失学宗子及负责官员,会有相关的规定给予他们一些惩罚。

蔡京提高宗室教育水平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至少部分要归功于政府持续不断的强调。1106年、1107年,有两批教授、学官因成绩优异而受到奖赏,第一例发生在开封的宫学,第二例却是在南京敦宗院的大学。1108年,又有两位官员(包括一名宗室)因请求让学校考试不合格的宗室直接升入高一级学校而遭到降级。

科举考试

北宋时期,朝廷如何选拔出色的宗室入朝为官?

1108年,宗子入学教育再次升级,蔡京试图在宗学与太学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此举关系重大。此前王安石变法后产生的三舍法教育,已经形成了系统,这将学校的教育取代科举考试。每个学校从低到高分为外、内、上三舍,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和道德品质选择三舍之一;从县学到州学,到太学外舍,再向上升入内舍和上舍。太学上舍取代科举考试,毕业即可获得进士头衔。

王安石像

蔡京奏疏主张宗室上舍可以与州学生一道参加省试,录取率是60%,这个录取率还是相当高的,而宗室外的举人的录取率仅为10%。

如何处理那些落榜的宗室?

州学落第举人有权留在太学外舍继续学习,而落第宗子却被送回原来的学校。皇帝批复,宗室可以进入附属于太学、专为官员子弟开办的国子学。此举表明宗室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帝国的选官体系。宗室仍然保留着可观的特权,可以肯定,他们会继续享受这些特权,但是,此举却是他们进入文人阶层的大潮流中关键的一步。

北宋宰相蔡京

北宋宗室赵子昼(1089-1142)的墓志铭中保留了有关当时宗室教育的稀有史料,让我们得以分析宗室考试的实况。1107年,18岁的杰出青年赵子昼进入南京国子监。他的传记说,在那个时候,宗室们在考场上的态度非常恶劣,他们认为不用考试也会通过。这些宗室们在考试的时候,在未交答卷的时候便开始嬉笑耍赖。而赵子昼却不管这些,在1107年的宗子试中,他考了第一,获得进士头衔,开风气之先,从此踏上了风光的仕宦生涯。

国子监

1109-1112年间,没有留下任何教育活动方面的记载。1112年,蔡京重新做了宰相,此后,宗室的教育条件显著改善,至少史料中显示出来的都是积极正面的。1114年,皇帝设宴款待宗室,根据《宋会要》记载,这是仁宗即位以来首次大宴宗室。

皇帝为宗室的进步感到欢欣,厚赏了与宴宗室。他按验宗谱,看到还有一百多位宗室尚未授官;因此决定为无官者授官,与有官者升迁。同年,一位作添差小官的宗室获准进入州学,按照州学制度参加考试选拔,这件事为宗室进入官学开辟了先例。1117年,西京敦宗院汉王宫的宗室尊长因本宫学校宗子的成功而得到升迁。

当然也有通过考试,在地方任官的宗室成员

通过科举及第的人数越来越多,恩荫入仕也变得更加容易,徽宗时期的宗室担任一般官员的数字出现了不断增长的势头。1070年代已经出现了一些宗室官员,但数量尚少。宗室赵子淔是其中之一。子淔幼年,苏轼到他家做客,称赞他是“千里驹”。子淔通过恩荫入仕,后任少府监主簿,开始显赫,而后改任河南少尹。赵叔淡(1051-1103)打破了宗室只任监当官的限制,先后在淮南和京西南路任兵马铃辖。但是,多数宗室官员的职位都还是卑微的,这两个人的经历只是例外。

苏轼

徽宗时期,随着宗室人口的增长,出现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发展出一套宗室授任外官的规定;另一个则是越来越多的宗室被任命为亲民官,比如县令、知州。

在宗室授任外官方面,朝廷表现出对任职地和人数的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1101年,取消了东北部河东、陕西诸路的添差官,当然,内地与南方诸路新设的添差官数额抵消了这项裁减。出于同样的考虑,1116年、1119年,皇帝两次下令禁止宗室在沿边州军任职,因为那里的安全问题更为严峻。

公元1111年北宋朝廷出台了一条选官的硬性规定:同一州府之中担任高级文武官的宗室,不得超过1人,同一州府之中,不得有超过3名宗室官员。

宋代官员

徽宗朝宗室任官的第二个变化是任地方亲民官的宗室数量的增长,主要依据是传记资料。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传记中只有几个宗室担任一般官职的例子,而且都是监当官。

但是,在1120年代,我却找到了17个宗室任官的例子:知州7人,县令知县3人,通判3人,县尉2人,低级文官1人,监当官只有1例。当然,这种分布肯定反映了文人作者的偏向。但是这些数字也同样清晰地反映出,一部分宗室的仕宦生涯进入了成熟期,开始进入地方政府中的高级亲民文官职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527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