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战与和之间:清朝与缅甸的关系(上)

战与和之间:清朝与缅甸的关系(上)

导语:关于清代前期的中缅关系,《清史稿》记载:“缅甸,在云南永昌府腾越边外,而顺宁、普洱诸边皆与缅甸界。顺治十八年,李定国挟明桂王朱由榔入缅,诏公爱星阿偕吴三桂以兵万八千人临之。李定国走孟艮,不食死。缅酋莽应时缚由榔以献,遂班师。缅自是不通中国者六七十年。”

1.清朝与缅甸的关系

虽然如此,在乾隆中叶的清缅战争前,清王朝与缅甸之间还是始终维持着一种相对和平的局面。但这种局面到了缅甸雍籍牙王朝(1752-1885)建立之后,就逐渐发生了变化。先是,在中缅之间存在很多土司,这些土司及其地域,在很长时期内都起到了一种缓冲两国直接冲突的作用。但这种土司及其地域的宗属关系,却并非固定不变,换言之,即某些土司在一个时期内向中原王朝称臣,但是在另一时期则又很可能向缅甸,甚或其他的政权势力纳贡。

东南亚诸国

雍籍牙王朝建立后,企图恢复以往缅甸与各处土司之间的宗属关系。史载,“雍籍牙立,令头目播定蚱等以兵胁诸夷。于是诸夷震慑。东至整欠(现在缅甸东北部的景栋以东,即南垒河北岸的景坎城)、景迈(即清迈,现在泰国北部),盂艮(现在缅甸东北部的景栋)、猛勇(即盂勇,在整欠的西南),西北至猛拱及木邦(现在的兴威、腊戌一带)、蛮暮(即八莫),均为缅属。”

雍籍牙王朝

而与此同时,清王朝亦通过改土归流的方式,将原本处于中缅之间的部分土司及其地域,转化为由清廷直接控制。这种向南推进的努力,与雍籍牙王朝向北扩张的势头,无疑是相抵触的。于是,中缅之间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2.缅甸与清朝的冲突

乾隆

二十九年九月(1764、10),缅王孟驳遣使“召播率众一百三十余人至九龙江,要车里宣慰司前赴阿瓦会盟。”但为云贵总督刘藻下令阻止。于是,缅甸当局开始对中国云南边境进行军事骚扰。三十年(1765)春,少数缅军侵入西双版纳地区,“饱飏始去。”同年(1766)十二月,当缅军再次逼进云南思茅地区时,乾隆帝谕曰:缅甸“敢于扰害边境,非大加惩创,无以警凶顽而申国法。”从此,拉开了清缅双方持续四年的拉锯战。

直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乾隆帝派经略傅恒带精兵强将三万余众抵达云南前线,并连败缅军。缅军始投书议和。同年十月二十七日(11、24),老官屯缅军“以矢射蒲叶书于军,言欲议降。”十一月初九日(12、6),“复以书来,求息兵。”十一月十一日(12、8),缅王孟驳遣使议和,其国书曰:“内外有界,缅未敢侵天朝尺地,何以屡见征伐。往年遣人持书议款,久之未报。今又围老官屯。未审欲如古行事,抑欲战耶?”

傅恒

清军此时虽然略占优势,但因“瘴疠过甚,交冬未减”,清军病亡严重,现在缅方既然提出议和,清方亦有乘机休战之意。寻十一月十四日(12、13),清军作檄答之,提出三项条件,即缅甸“必缮表入贡,还所拘挚官兵,永远不犯边境。”有些学者将此视为清缅正式建立宗藩关系的标志。其实,这个和约在当时并未获得缅王孟驳的批准。其甚至狂言:“缅军完全有力量打到中国去,占领中国。”这种意识注定了清缅关系在以后的历程中,还要经受更多的曲折。

果不其然,清王朝单方面期待缅甸由此加入其宗藩体系的愿望,由于缅甸方面的拒绝履行和议而遭到打击,双方议和的条款很快便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乾隆三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1770、3、21),“以缅酋猛驳贡表不至,谕彰宝备之,并严禁通市。”同年十二月十四日(1771、1、29),清廷“谕阿桂、彰宝密议进剿匪。”但终因突然爆发的金川之役,清军对缅战事不得不暂时停止。

其后,缅甸由于国内的政治变动与忙于对暹罗的战事等,亦无力挑起衅端。清缅两国都无暇顾及彼此的关系问题,这种状况决定了双方从乾隆三十四年至五十三年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若即若离、相安无事的状态。

3.清朝与缅甸关系的缓和

但是,其间作为缅甸世仇的暹罗同清王朝的频繁接触,却使清缅关系逐渐缓解。乾隆四十年(1775),暹罗国王郑信委托商人将滇兵赵成章等19人送回广东,并乘机请求与清朝合击缅甸。此事虽被清廷拒绝,但无疑给缅甸带来不小的震动。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1777、1、27),“缅目得鲁蕴请送还内地官人,准其入贡。”对于缅甸的主动示好,清王朝也积极的予以回应,“谕令进京乞恩。”翌年正月十八日,以云南总督图思德奏,“缅番内附,命阿桂往云南筹办。”但此时,清缅双方无疑还处于一种相互试探性的接触之中,其中不乏怀疑猜忌。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初三(1777、5、9),“以缅番反复,召阿桂回京,留缅目所遣孟幹等。”

同年秋七月,“暹罗头目郑昭进贡,送所获缅番,谕杨景素以请封檄谕之。”[18]时任云贵总督的李侍尧乘机建议联合暹罗以牵制缅甸,乾隆帝一反前态,认为:“此亦治病偏方,姑试为之。”(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卷528,《属国三·缅甸》,中华书局1977年八月版,第14661页。

2.王昶《征缅纪闻》卷17,《永昌府文徵》,第17页。

3.昭梿:《缅甸归诚始末》,见《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页。

4.《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十)》,卷751,第263页。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网易号:江南蓑翁

合作与转载,请联系:2697383062@qq.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473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