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根绳子,两匹马,跑多大圈子算多大圈子!
顺治
满清入关以后,顺治只活了24岁,但是却在位18年。顺治十八年,当时京城、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到处都是难民。七十七州县,纵横两千多里,哀鸿遍野,饿殍满道,很多房屋都空了。那满清入关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如此之惨。
原来罪魁祸首就是“圈地”二字,何为圈地,为何如此厉害。
满清入关前,八旗兵出征打仗,马匹、武器、干粮都是自备的。各旗为了争功,都拼命扩大队伍。俗话说,队伍大了不好带,尤其人多了办给养是件头疼的事情,所以渐渐的各个旗都有自己的旗地,这些旗地逐渐的形成了各自的庄园。当然了,入关前满洲人内部还算是有秩序的。各旗虽然明争暗斗也很激烈,但是好歹上面有首领,下面有旗主,都是自己人也不太好撕破脸。
可是满清入关后,面对中原这么广阔肥沃的土地,事情就变了。特别是崇祯上吊之后,京城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很多百姓也往南逃,别说当时什么京城、直隶附近的汉人了,连南京的大批汉人知道大明灭亡以后,都开始往南跑。什么广西、广东、云南,直到今天很多云南的汉人还自称先祖是当时从南京迁来的,所以一时间留下了大量的无主荒田。多尔衮看到这种情况,就下令将这些荒地分给各王公大臣、公子贝勒。可是这个命令好下,想的也挺好,根据品秩官爵“履勘”发放,所谓履勘就是实地测量。可是到下层执行的时候,怎么可能呢,谁有时间跟你去实地测量,所有的旗主都是跑马圈地。就是一根绳子,拴两匹马上,上面插着各旗的旗子。兵丁在后面狂抽猛追,跑多大圈子算多大圈子,圈子里的地就算本旗的了。
圈中百姓怎么处理
一律赶出,稍微客气一点的还给点其他地方的沙窝碱地跟他们换。还有乘机抢劫的,妻女长得丑的,“开恩”允许原主带走,稍微长得有点姿色的,全部留下。
鳌拜当然也在这群旗人里面,入关之初,多尔衮偏向正白旗,正白旗强行用一块烂地换了镶黄旗的一块好地。作为旗主,当年鳌拜也只得忍气吞声。可是到了康熙亲政的时候,鳌拜就越来越狂了,多尔衮死了多年,索尼病危,遏必隆就是墙头草,苏克萨哈在康熙六年就被鳌拜找了个理由抄家绞死,四大辅臣就剩一个了,权势熏天。乘机将二十多年前正白旗抢去的地又换了回来,一时间又弄得沸沸扬扬。鳌拜后来被康熙拿下,第一条罪状就是圈地祸国。
八旗
圈地带来的后果:
- 第一条自不必说,天下到处都是家破人亡的惨剧。很多人实在逼急了干脆就化身为盗匪,满清入关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稳,这种不稳定性会危及大清长久的统治。
- 顺治在位的时候,其实多次发布过禁止圈地的圣旨,可是圈地行动屡禁不止,这是臣权对皇权的挑战。为什么康熙一定要拿掉鳌拜,因为皇权的唯一性被分割了,皇帝必须要完整的拿回来。
- 各旗的旗地其实是私家庄园,里面做什么外面人其实是不清楚的。这里面擅养点私家武装,时机到了搞点军事行动,那皇帝怎么受得了,又怎么可能放心呢?
- 满清立国就是以少数异族统治多数的汉族,本就不得汉族人心。古语说: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也。也就是未开化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民族和国家,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国体、政体,但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的好。这么一闹,天下世子只会把责任归咎于皇帝、满清皇室,不会归咎于底下的大臣。而康熙是要做千古一帝的,就要笼络天下世子之心,保持满汉的平衡。天下是完整的天下,决不允许分疆裂土,人心涣散。所以康熙亲政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禁止圈地,直到康熙二十四年,还存在的零零散散的圈地事业才彻底禁止,可见这是一块极难割除的牛皮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