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学院(简称 IIT),它在印度的地位,比起清华北大在中国的特殊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曾经对美国标准普尔 500 强企业的做了一次权威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的 CEO 美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现如今美国硅谷的印度员工占比也是远远超越了中国人。
美国IT界的大佬们
而他们大多是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
这个理工学院倒是是什么来头??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5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孟买(Mumbai)理工学院、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Kanpur)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Kharagpur)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古瓦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和卢克里(Roorkee)理工学院。在2000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佳理工学院时,印度理工学院(IIT)以7所分校中的5所占据了前十强的“半壁江山”。
如果没有第一任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深谋远虑,就不会有今天名扬国际的 IIT。
55 年前第一所 IIT校园选址在卡拉普尔这个英国殖民者关印度政治犯的监狱,就是希望学校永远要记得“人才是印度富强之本”。
上至总理的儿子,下至校长、教授的小孩,不论是谁,要进 IIT,考试成绩一定要在前2%。连其巴隆迪院长的女儿卡梅娅 ,考 IIT 的研究生也历经了四次失败。
“印度理工学院神话”是许多印度人从十来岁起就被灌输的信念——考上了这所大学,他们的阶层、背景、社会关系都不再重要,仅凭一张毕业证就能立足社会。
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把大部分的高教资源,都集中在这所衔着国家使命出生的学校身上。它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都比其他大学好。
考入印度理工大学有多难?
每一名想要进入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联合入学考试(JEE),它是专为印度理工学院设置的考试,只考理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分别设置淘汰线,仅仅总分合格是不够的,必须每科都同时高于各自的淘汰线。
笔试通过了,还要参加长达五天的面试,并在此期间按笔试的排名顺序选择自己的专业。
更重要的是,和美国工程学院通常也提供艺术和人文课程不同,印度理工学院专攻理工教育和工程学基础。并且印度理工学习非常难。课程极具分析性,高度依赖数学。
同时,因为 IIT 学生有一流的专业实力和扎实的英语能力,每年 12 月,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 7 所校园征才,通常在两个星期之内,所有学生都会被“抢订一空”。
作为IIT 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硅谷,据统计硅谷两千家新创公司中,有 40%由印度人创立,绝大部分都从IIT毕业。 不论是大学或企业,美国人疯狂着迷这些“咖哩脑袋”。
但这也突出反映了这所大学最大的苦恼 :培养的人才不留在印度。自 1953 年建校以来,大约有两万五千名印度理工校友定居在了美国。印度令人窒息麻木的官僚政治,脏、乱、拥挤的城市环境,缺乏一流的工作机会,让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觉得无所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6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