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天眼APP讯 : 大多数投资者都将黄金视为主要的通胀对冲工具,并且从黄金及其与长期股票收益的关系这种角度来思考。而分析师Brian Gilmartin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他认为,黄金实际上是对低于平均水平的股票市场回报进行对冲。
Gilmartin回顾了金价过去的表现:
上世纪70年代末,金价触及800美元/盎司附近的峰值。
1980年至2000年,伴随20世纪最强劲的股市牛市之一,金价从800美元/盎司跌至200美元/盎司,最终在1999年末于200-300美元/盎司之间触底。
在1999年、2000年初形成低点后,金价大幅上扬,到2011年9月攀升至1850美元/股,随后于2015年末回调至1000美元(以黄金ETF GLD的价格作为金价的代理,GLD于2005年面世)。
那么,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至2011年间的联系是什么?
在上世纪70年代,金价直到70年年代中期才真正腾飞,即使标普500指数在该十年的前五年累计收益为-3%。事实上,在1973-74年的熊市,标普500指数较其峰值下跌了50%,这是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首次出现50%的回调。汽油价格飙升,伊朗人质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些都是发生在卡特政府时期的事件,当时联邦基金利率为20%,这也是黄金开始飞涨的时候(有人会说70年代初的大事件是美元转而实行弹性汇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胀和货币政策与70年代末(高通胀)及之后2006年楼市触顶和大衰退(零利率和流动性陷阱)时期的相反,而黄金在这些时期的表现相似。
本世纪头十年与上世纪70年代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十年都出现了商品通胀,原因却有天壤之别:上世纪70年代是因为OPEC供应冲击,而在2000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原油、化肥、煤炭等众多原材料的需求。
除了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出色表现外,上世纪70年代与2000年至2009年之间的相似之处还有,如前所述,利率或货币政策相反,而商品通胀则非常相似。
这两个十年的另一相似之处是,标普500指数在某一时刻下跌了50%。
标普500指数在70年代的算术“平均”回报率为7.5%,而2000-2009年的“平均”回报率约为每年1.25%。
综上所述,Gilmartin认为,在美股本轮牛市结束前,黄金较长期内将趋于平缓下行。他指出,在经济不确定性最严重、标普500指数回调50%的时候,黄金的表现似乎是最好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3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