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1%。
对于这个数据,广大民众直呼吃不起。作为肉类消费大国,猪肉的消费大概占到国民肉类总消费的60%。面对猪肉的价格越长越离谱,老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压力。很多民众买菜时往往就是看了一下价格,买猪肉的反而变少。大家对目前猪肉价格上涨的彷徨,已经超越了对房价上涨的焦虑。到底下月猪肉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CPI会不会破4%,成为大家热议的问题。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内生猪存栏19190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减-41%,连续11个月下滑,但下滑幅度明显放缓。同期能繁母猪1913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减-38%,连续18个月下滑,下滑幅度同样明显放缓。
一般而言,猪周期其实不复杂,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价格的波动。短期而言,影响猪价的主要因素是生猪(肉猪)存栏量,而未来猪价看的是母猪存栏量以及仔猪的补栏量。时间周期在2-3年左右,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要达到肉价下跌的拐点,母猪存栏量大增才是核心问题。从目前的数据看,能繁母猪1913万头,比上月增减-2.8%,依然没有转正的机会,意味着肉价上涨周期并未结束。
进入十一月,生猪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专家也无法担保十二月、春节期间价格是否上涨。按目前的猪价涨幅线性外推并结合春节前后的季节性规律,有机构(中金公司)认为22省猪肉平均价明年可能有两个高点,一次在春节的1月,达到60元/kg,第二次在4-5月,达到65元/kg。
兴幸的是,猪肉价格对其他商品的影响并不大,主要影响其他肉类、食用油和鸡蛋价格。猪肉涨幅仅与鸡肉、牛肉、羊肉、鸡蛋、食用油和油脂、水产品有关,与其他食品类的相关性不大,与非食品类也几乎没有相关性。而且近月来工业、消费、投资增速均下滑,出口也受外需和国际影响表现疲弱。从需求角度看,似乎未来没有任何通胀的压力,这也是大家认为未来通胀不大可能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按照历史数据的季节性因素推测,春节前一月的CPI会是全年最高的历史经验得知,12月份的CPI的数据或会是全年最高,CPI破4%应该是没有办法避免的。CPI涨幅3.8%并非年内天花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9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