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印度或许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据媒体4日报道称,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5个国家完成了RCEP的谈判工作,预计到2020年正式签署这一协定。而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却选择宣布退出RCEP,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RCEP?RCEP全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正式发起,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个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由16个国家组成的区域自由贸易市场。
一旦RCEP正式建成,将意味着什么呢?这16个国家涵盖了35亿人口,接近全球总人口的一半,16国GDP总量之和达到了27.5万亿美元,超过欧盟、北美洲的GDP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么庞大的经济体量,涵盖如此多的人口,未来对于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也为各国间经济合作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未来RCEP必将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区,然而就是这样的历史机遇,印度却在长达7年时间的谈判之后最终决定退出。为什么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宣布退出?
自我定位不清晰,以为可以掌控全局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2018年经济增速高达7%,也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今年上半年印度GDP总量超过英国和法国,位居全球第五,表面看起来前景无限。
然而莫迪却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没有印度,RCEP照样建成,地球照样转。印度2018年GDP总量为2.72万亿美元,除去印度,15国的GDP总量高达24.7万亿美元,依旧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虽然印度总人口达到13.5亿,但是其消费能力比较有限,这就好比一个流量网红拥有大量的粉丝,但是买单的人太少,变现能力不强。7年时间的谈判,印度都没能加入,看来是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局面”和“条件”,另一方面也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和谈判砝码。莫迪以为继续拖时间就可以迫使其他国家达成自己想要的“条件”,然而谁也没有耐心等下去,最终15国正式达成协议,莫迪是既无奈又失落,但又要强装微笑。
印度终究是印度,不会是下一个中国,也不是下一个美国,野心很大,但又好高骛远。自我定位不清,容易飘起来。
缺乏自信,保护印度国内产业免受冲击
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浩浩荡荡的前进,没有谁可以阻挡,一味地拒绝开放实施自我保护不是长久之计。
印度之所以没有加入RCEP,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对于自己缺乏自信,担心协议达成后,中国和越南的廉洁商品大量进入印度市场,会对其国内制造业造成巨大打击,还担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乳制品大量进入印度市场,会对印度农业造成巨大冲击。此外,印度还担心其服务业也会受到冲击。
看看,印度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想到了,认为一旦加入RCEP,会对其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冲击。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这是有多不自信,关起门来造车就可以助推经济增长吗?难怪有人说印度的魄力有时候还不如越南。
当然,莫迪的考虑在于其国内的制造业、农业及服务业相对较脆弱,一旦大量国外商品进入印度市场,会短期内造成印度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口,也会接连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会对其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事实上,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过于杞人忧天,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当时也有人担心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的退出也意味着失去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第四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到来,二战后欧美国家向日本进行了第一轮产业转移,日本迅速崛起,然后第二轮转移至韩国、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第三轮转移至中国大陆,中国随后实现经济腾飞。如今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大量产业向东南亚和南亚转移,印度只要抓住了这次机会,会对其国内制造业发展带来大量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助推其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然而印度选择拒绝这一切。
野心大心胸小,不愿为其他国家开放市场
印度是有很大野心的,莫迪已经多次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并且要在203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此外,印度还多次在世界舞台上积极追求自己的国际地位,多次要求入常,虽然多次被拒,但是印度也不轻言放弃。
但是问题在于印度的心胸过小,不愿为其他国家开发其市场,野心大心胸小本身是一种悲哀。以为自己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土地就可以通过自己实现经济腾飞,然而历史实践多次证明,闭门造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作者点评:印度宣布退出未来全球最大的自贸区RCEP,莫迪没有更多的考虑到其国内经济现状和全球经济形势,而是赢得了其国内经济民粹主义者的认同,长远来看这一决策不利于印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印度对于自我定位偏离轨道,对于国内经济缺乏信心,野心大心胸却小,这都是造成其退出RCEP的原因。
没有印度,RCEP将继续前行,东南亚国家将受到巨大的好处,这对于东亚经济体一体化进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也会加速区域内各国经济和合作与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