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悲惨的结局
1904年,沙俄政府准备出军夺取我国东三省,日本见事不妙果断出手,爆发了“日俄战争”,最终以沙俄惨败。
之后不久沙俄企图扭转劣势,同法国、英国,共同对抗德意奥三大国,借此在南欧扩张势力。但与德国、奥匈帝国在东线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虽然一战德方失败但同时给俄国带来难以衡量的损失。
战争的失败让沙俄受创极深,经济凋敝和国际地位的下降,激起人民强烈不满,引发1905年的大革命。后来人民推翻沙俄政府组建了临时政府,史称二月革命。
愤怒的人民后来将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一家软禁在沙皇村的亚历山大皇宫。后来又几经辗转又被迁往叶卡捷琳堡,并关押在一个商人的寓所中。
之后还不到一年时间里,沙皇一家连同佣人全部被屠杀。1918年正是10月革命的爆发。担心沙皇可能加入白党重新夺回政权,布尔什维克警察秘密将尼古拉二世一家连同伺候他们的十余名仆人用机枪扫射而死。之后死者的尸体又被浇上硫酸和汽油销毁,而残余的骨渣则被埋藏在一个废弃洞穴中,可谓是残忍至极。(后来在2008年俄罗斯指控前苏联犯下的罪行的时候为沙皇平反了)
相比沙皇,溥仪要幸运的多
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已经退位皇帝,但溥仪仍住在紫禁城内,而且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拨给,在用膳方面非常奢侈,排场程度上毫不逊色从前皇帝生活。
后来又因为战乱被苏联人俘虏,随后押解回国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在他之后的人生当中娶过五个老婆还得过奥斯卡金像奖可谓是达到了“现代成功人士”的标准。
同样是封建政府被推翻,为何俩皇帝下场差距如此大?
当时俄国内部红白势力大战,沙皇成为牺牲品。白军被称为沙俄封建制的保守派,而红军则是革命派。白军当时建立了傀儡政权,一旦沙皇入局,那么这就使得白军体制完善了,这也正是红军所不希望看到的。而沙皇又在红军手中,无奈只能将沙皇以“罪有应得”的荒唐罪名处死。
溥仪保全自身的关键在于妥协。当时溥仪和民国签订协约,让民国继承全部清朝的疆域,而且当时人民们并没有试图复活清政府的组织或者军队。一定程度上显得溥仪不具有沙皇那样的战略威慑,自然民国也不会将其处死。而且溥仪顺利的妥协使得民国的地位得到认可,民国感谢他还来不及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5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