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了让中国不再受威胁,他隐姓埋名28年,直到去世,他才名扬世界

为了让中国不再受威胁,他隐姓埋名28年,直到去世,他才名扬世界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雷部正神下九天。唤出一声霹雳猛,神州从此别硝烟。有些人,是带着使命来到了人间,邓稼先就是其中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这是世人对他饱含敬意的称号,是他高尚品格和重大贡献的光荣象征。但,就在他闻名于世前28年,他的人生,是“藉藉无名”的,陪伴他的,是他对国家的赤诚之心,是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邓稼先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一生,却也是中国历史上万象更新的一个时代。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的邓稼先,带着父亲邓以蛰的殷殷期许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幼年时期的他,在父亲的督促下,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精通外国名著,就这样,邓稼先的童年,沐浴在书香氛围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但好景不长,1937年突如其来的七七事变,打乱了他的求学生活。

1940年16岁的邓稼先带着父亲的嘱咐南下,在次年成功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大学四年期间,他醉心于物理的学习,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了北平,进入北京大学,成为了一名物理系助教。但此时的他,经历了抗战极端困难的时期,见识到了中国在科技方面的严重不足。

于是,为了建设新中国的信念,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第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读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仅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拿下了博士学位!此时的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毋庸置疑,邓稼先优异的成绩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他们想要用比中国好上几倍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作为诱饵,让他留在美国继续做研究,老师和同学也在劝他留美继续深造。但邓稼先没有忘记自己留学的初心,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美国政府的“诱惑”,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回到北京,他就投身于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和他的老师一起,为这个崭新的中国奉献自己全部的才智

在新中国的原子核物理研究领域,此时是空白一片,而邓稼先就是手持笔墨的伟人,在上面挥洒出浓墨淡彩的一笔。从新中国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开始,邓稼先开始了自己隐姓埋名的生活。

接到新中国政府的任务时,他或许是犹豫过的,有妻有子的他生活美满,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组织的调动,离开家庭和安逸的生活?正如当年赴美留学的初心一样,他想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原子弹研究事业悄然展开,邓稼先和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一起,投身于这项秘密的研究中。从此,他倾尽全部心血为党为国,壮志战黄沙,一生献给中华梦

当年新中国的科研条件是常人难以想象到的艰苦,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邓稼先仍然带着斗志昂扬的众多青年学者,日夜搬砖建设试验场地,刻苦学习理论搞研究。当时的研究资料都是外文书,还只有一份,大家只能连夜阅读,边拜读,边翻译,边印刷。

八年的时间里,他一心扑在秘密科研院所里,严寒酷暑,没有阻止他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相反,八年时间里进行了无数次核试验,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核试验场,屡屡出现他的身影,正因如此,邓稼先掌握了大量一手的原子核理论资料,为以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59年6月,一个噩耗传来······中苏关系的破裂,带走了苏联对中国原子核研究的技术支援,这对邓稼先和新中国的科研之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怎么办?就这样放弃了吗?难道真要像苏联嘲讽的那样“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当然不!在此后的五年时间里,为了向苏联证明,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是有能力把原子弹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齐心协力,不断地迎接一个个困难,资料少,环境恶劣,大西北荒凉的景象他们也迎头而上。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10、9、8······邓稼先的心跳随着倒计时“砰砰”跳动着,3!2!1!耀眼的光芒如同新中国光明的未来,带来了骤然响起的那声巨响,带来了天空中那朵无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成功并没有让他停止前进的脚步,邓稼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马不停蹄地奔向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多后试验成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为了研制核武器隐姓埋名一辈子,做了一辈子的牺牲,1986年6月前他的贡献不为世人所知。1985年8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中央政府才决定公开他的身份,这时,世人才知道,他是“两弹元勋”,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缔造者,他是一个英雄。

“稼力接风催核焰,先驱碧血化蘑云!”不但将两弹功勋的名字巧妙镶嵌,而且将他为中国原子弹、氢弹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生动展现在两行精美诗句中。他不求名利,隐姓埋名28年,在病危临终前,仍心系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他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方案设计者,他是一个英雄,也是个谦逊低调的“普通人”

二十八载苦忧多,隐姓埋名罗布泊。 两弹升天惊大漠,一心报党战癌魔。英年早逝惜星座,草木低垂唱挽歌。自打蘑云戈壁起,霸权不敢再核讹。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和突出的贡献,让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

文/刘白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7646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