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聊聊育儿干货,陪你成长哦。
作者|豪豪妈妈 编辑|小博
01
晚餐时分,忽然从窗外传来一阵骂声。
“你是猪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我当初就不该生下你,有了你之后我的生活越来越糟糕”
“你就是个废品,我怎么了生了你这样一个废品”
······
楼下的邻居又发飙了。
我赶紧关上了窗户,真心希望窗户能将这些语言全都屏蔽掉,说实话,如果不是亲耳所听,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亲妈之口。
邻居家里有一个七岁的男孩,可能是学习成绩不太好,时常听到她妈妈教训他的声音,孩子刚开始还反抗,但反抗带来的是他妈妈更过分的辱骂。所以到后来,基本听不到小孩辩解的声音,可能在小孩心里,这样做能免于自己承受更多的责骂吧。
可是这个妈妈忘了,她的这些语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狠狠刺向孩子心口的同时,也在孩子内心留下了不可知的“黑洞”。
身体上的伤口容易愈合,心灵上的伤口往往会伴随孩子终身。
父母是孩子最安全的一道屏障,如果,孩子在你这里得不到安全感,弱小的他,又怎么会有力量去健康成长呢?
作家斑马说:那些在冷漠或严苛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常常草木皆兵,终生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寻求爱与认可。
有多少父母,以爱之名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呢?
02
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有一期邀请到了宋丹丹和儿子巴图,节目中,宋丹丹对儿子各种嫌弃,全程吐槽。
当看到刘宪华早起为大家做早餐时,宋丹丹当着众人的面对巴图说:“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当巴图好心为她生火煮鸡蛋,却因为不会使用土炉子,弄的到处都是烟尘时,她非但没有鼓励,反倒嘲笑儿子笨手笨脚,并指责儿子扬起的烟灰弄脏了自己的脸,丝毫没为巴图的用心感动。
并在随后说“巴图,你要能把鸡窝搭起来,你这孩子就没白养”、“巴图小时候,没有一次让我开心地开一次家长会”、“我要换儿子”等一些让巴图难堪的话。
宋丹丹不爱巴图吗?这么多年,她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巴图培养成人,怎么可能不爱。明明心里爱着,嘴上却使劲唠叨,是很多妈妈的通病吧。
而那些被妈妈语言暴力的孩子,不断被打击,被否定,被伤害,内心深处始终藏着一个惶恐不安的自己。哪怕多年后,因为语言暴力带来的羞耻感和自卑感,始终如影随形。
语言暴力有时候真的会毁掉一个孩子。
前段时间发生的17岁少年跳桥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孩子当时是有多绝望,才会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连一丝后悔的机会都不留给她的母亲。
语言暴力,像一把刀子,在狠狠刺向孩子的同时,也深深伤害着自己。三毛说: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对于孩子来讲,父母的肯定,于他而言,是自信的来源和保证。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隐形攻击”,它指的是在一个关系中,一方通过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报复等非直接方式,向另一方表达内心积压的愤怒。它通常是一个关系中,弱势的一方攻击强势的一方。
如果家长太强势,作为弱势一方的孩子,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他就会以“隐形攻击”的方式来对抗自己的父母。孩子通常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故意反抗,父母越在意什么他就越讨厌什么,越不允许什么他就越会去做什么。
反之,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得到表扬和鼓励,他们就会做更多的冒险和努力。
因为,相比打击和否定,鼓励和肯定更能激起一个人的斗志。
03
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态度温和,语言温柔的家长呢?
1.尊重孩子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要用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就要以尊重、合作的方法赢得他们,而不是以惩罚和羞辱取得胜利。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讲到“倾听别人”这个概念,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观察(观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
需求(猜测对方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请求(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需求)。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是犯错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大吼大叫。
大吼大叫只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厌倦感,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拥抱就可以解决问题。
2、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用成长型的思维方式看待孩子的行为,不给孩子贴标签,更不因为孩子的某次失误就否定他的努力。
看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的努力,给予他正向的反馈。让他心理成长的土壤是肥沃的。心理营养充足,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肯定之于孩子,就正如阳光之于植物。
正向反馈越多,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强,对自我的认知就会越来越积极和稳定。
一个自信的孩子,也会带给家长更多的惊喜。
而家长的情绪往往来自于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反馈给家长的是积极、阳光、正向的,家长还会因情绪失控而大嚷大叫吗?
3.找到自己的减压方法,学会释放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要看到并允许自己存在不好的情绪,并想办法释放它 。这个释放可以是跑步、可以是看书、可以是唱歌······
总之,教育孩子时不带情绪就是最好的状态,也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四
《原生家庭》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也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深以为然。
虽然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有毒”的父母而不自知。相比喋喋不休,温柔坚定才会让孩子,发自内心去改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7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