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收紧房企融资渠道后续效应显现,据财新网披露,有5家房企已经被明确严禁新增发行债券,但可以“借新还旧”留得续命空间;还有15家房企,则被警示发债风险,要求额度控制。
监管部门全面收紧房企融资渠道
近期,监管部门不断收紧房企融资渠道,信托、银行、ABS、外债等渠道纷纷被限。
在银保监会约谈部分近期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后,发改委也发文要求房企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
此外,据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已向部分房地产贷款较多、增长较快的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控制房地产贷款额度,但对各家银行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
Wind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房企境内外合计发债规模已达6047亿元(国内3401.92亿元,海外2645.08亿元),超过2018年同期规模。
海外债方面,Wind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房企计划发行的海外债数量已达104只,计划发行规模384.47亿美元,数量、规模均创同期历史新高,且已接近2017年全年规模。如果按照当前节奏持续下去,房企海外发债规模有望再创历史记录。
除此之外,房企ABS融资渠道也有所收紧。4月1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资产证券化监管问答(三)》,就将“物业服务费”列入了ABS基础资产的负面清单。对此,工商银行投行部高级分析师崔德永分析称,由于物业公司以房企全资子公司居多,以物业费为基础发行资产证券化融得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回流到房企集团层面,同时由于募集资金使用限制较少,深受房企重视。“将这类资产列入负面清单,体现出国家对于涉房融资仍较为谨慎。”
20家房企发债被规范
据财新网记者采访到一位资深的债市人士,其表示目前个别房企在境内发债也受到限制,仅允许借新还旧,以缓解资金链压力,避免造成流动性危机;但若想要新增规模,是不会被备案的。“有关部门直接告诉有的房企,先等等,现在报上来(发债项目)也没法批。”
前述债市人士透露,这些被规范发债的房企,范围约20家左右。其中,有5家房企已经被明确严禁新增发行债券,但还允许“借新还旧”留得续命空间;还有15家房企,则被警示发债风险,要求控制额度。
早在5月31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数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处获悉,监管部门将收紧部分房企公开市场融资,包括债券及ABS产品。
接近监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部分房企因拿地激进,“出现一些‘地王’,已经引起中央的注意”;在住建部的指导下,央行与证监会将暂停部分房企的债券及ABS融资渠道。
此次被规范发债的20家房企可能是哪些?多位市场人士称,关注的是那些发债积极、拿地积极的房企,如恒大、碧桂园、融创、招商、阳光城、金地、旭辉、融信、龙光、新城控股、禹洲、金科、中南建设等。比如据天风证券固收团队统计,2019年上半年,恒大、中铁建地产、金融街、广州城建、中海地产信用债净融资额居前,其中,恒大以200亿元信用债的发行量明显领先其他地产企业。
据公开信息披露,5月24日,深交所披露文件显示,恒大地产拟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本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10亿元(含110亿元)的公司债券。
恒大表示,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到期或回售公司债券、支付公司债券利息。其中,包括15恒大04的86.42亿元以及16恒地01的48.51亿元的利息及回售,合计拟支付规模134.93亿元。
随后,6月10日,据上交所披露,恒大拟申请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含200亿)公司债券已于核准发行。资料显示,本次申请发行的债权年限不超过7年,采用无担保债券形式发行。
据标普早前发布恒大评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恒大的资本结构包含项目公司层面以及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层面的优先偿还债务共计约人民币6000亿元。
标普提出:“2018年底恒大集团的短期债务规模依然较大即人民币3180亿元(占总债务的47%)。相较2018年中的规模,短期债务增加7%,因此资本结构稍有恶化。巨额短期债务持续令恒大集团的流动性状况承压,特别是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该公司的不受限制现金余额同期亦减少17%。”
此外,阳光城也有过百亿以上的融资诉求。4月25日,阳光城发布公告称,拟在境内外开展直接融资工作,融资规模合计不超过人民币220亿元(含境外等值货币)。融资品种包含但不限于企业债券、境内外币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永续债等。
同一天,阳光城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其与中建投信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建投信托将为阳光城提供包括非标债权类融资、地产基金类投资、供应链保理、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合作总规模达人民币200亿元。
ID:reamdaily(weixin公众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