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春捂秋冻,秋天能不能露脚踝?

春捂秋冻,秋天能不能露脚踝?

​我国民间自古就流传着一句养生保健谚语——春捂秋冻,百病难碰。


“春捂”是说立春后,不要马上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薄的春装;而“秋冻”是说秋季天气转凉,气温稍有下降时,不要立即穿上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中医看秋冻


中医“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动态变化规律要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一致,即阴阳变化同步,一旦因为内部或外部因素打破这种平衡,人体健康就会遭到破坏,疗疾与养生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适当秋冻,顺应自然收敛规律,有助于增加自身皮肤粘膜对寒冷的耐受力,从而提高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秋冻要灵活

量体裁衣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冻冻”无妨;仲秋气温下降,凉而不寒,最宜秋冻;晚秋温差较大,常有强冷空气袭来,不可一味强求秋冻,否则适得其反。

因地制宜


南北方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较大。一般南方秋凉来的迟,早晚温差也不大,可适当延迟秋冻时间。


可以将15℃作为参考线,白天温度在15~20℃时,可适当减衣,进行秋冻;日照温度低于15℃时,要适当增衣,防止风寒;女性在16℃以下时不宜穿裙装

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冻对部位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头部、脚部、腹部、脖子这4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注意


入秋之后,夜晚的寒气和夏季夜晚的凉爽有本质上的差异,而且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很容易感染风寒,所以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

总体原则: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觉得寒冷。

秋冻要分人,这些人不适宜秋冻



老年人阴阳俱衰适应性差、女性本身体质阴寒、儿童稚阴稚阳体质抵抗力差,均不建议秋冻,此外以下特殊体质人群也不适宜秋冻。


◆ 心脑血管病人


秋季温差、风速、气压等都处于较大波动状态,多变的气候会引起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上升,血液粘稠度增大,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症状,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大忌。


◆ 胃病患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深秋时节,冷空气频频袭来,一旦胃肠道受到刺激,极易使旧病复发。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而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引发血管痉挛,使血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的并发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调节自身阴阳与大自然的天地变化,方为养生防病之道。

参考文献:

[1] 陈福新.《秋冻有讲究》[J].家庭医学,2016,(2):44.

[2]宋晓莉.《浅谈春捂秋冻》[J]. 光明中医,2015,21(5):46-50.

[3]佚名.《天气寒冷为何疾病多?》 [J]. 中国医药卫生,2007,21.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4353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