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马斯克首次“星链”发推,4万颗卫星“豪赌”胜算几何?

马斯克首次“星链”发推,4万颗卫星“豪赌”胜算几何?

“通过星链(Starlink)卫星发送了这条推文。” 美国时间10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使用星链(Starlink)卫星,发出了他的第一条推文。随后,他又发布了一条称,“哇,它成功了。”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依靠大量的卫星实现上网增加了在太空相撞的风险,将引发了人们对于太空“安全”以及光线污染的担忧。

马斯克社交网站账户截图

“星链”计划雄心勃勃

埃隆·马斯克在美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更被誉为是现实版的“钢铁侠”。他有许多疯狂的设想,有些成为了现实并已经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比如:特斯拉汽车。有些则是看似疯狂,比如:在隧道中建设高速交通运输工具。还有些则正在变成现实,比如:“星链”计划,也就是通过发射4万多颗星链卫星,为全世界数十亿人提供上网服务。

“星链”是一次雄心勃勃的计划,其是利用近地轨道(距离地面高度约500公里)的卫星来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这和之前大多数通讯卫星(Communications Satellite,CS)不尽相同。大部分通信卫星都是体型较大的独立卫星,位于较高的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GSO)上,也就是它们一直待在地球赤道上方(距离地面高度3.6万公里以上)一处明确固定的位置。

荷兰科学家在夜空中拍到的60颗“星链”卫星。资料图

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进行通信时,通常需要使用卫星天线。相比之下,与近地轨道的卫星通信时,由于卫星距离我们要近得多,因而不需要如此庞大笨重设备的辅助。但是,近地轨道卫星以极快的速度绕着满世界跑,它们能捕获到的只有下方的一小片区域,如果要让卫星信号覆盖全球,就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卫星。

此前摩托罗拉公司曾经有类似的“铱星”计划,希望用卫星覆盖地球提供手机信号,但是由于发射成本过高而失败。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从2018年2月22日开始的,当时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用猎鹰9号火箭将Microsat-2a 和 Microsat-2b 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两颗试验卫星是“星链”计划的开端。

马斯克就在社交媒体上曝光的星链卫星细节截图

北京时间今年5月24日,60颗星链卫星被一次性发射升空,马斯克的梦想无疑又更近了一步,而使用星链卫星发出推文,则意味着星链卫星已经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4万多颗卫星影响不小

10月16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经代表SpaceX公司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了20份文件,涉及3万颗在低地球轨道运行的小型卫星。加上之前“星链”计划已经过批准的1.2万颗卫星,SpaceX公司计划一共发射4.2万颗卫星。

来自有关国际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1日只有2062颗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据估计,人类发射的卫星总数约为8500颗。这意味着,SpaceX计划凭一己之力将这个数字提高到近5倍。

“星链”卫星组网渲染。Space X

目前,SpaceX公司已经发射了这其中的60颗卫星,从2020年开始为北美地区提供服务。据此前的报道,SpaceX会在2020年执行24次卫星发射任务,将发送数量空前的卫星,服务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地球上空突然多了这么多卫星,“交通”很成问题,前不久欧洲宇航局的一颗卫星就险些和SpaceX公司的卫星发生碰撞。

事实上,除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之外,许多公司都在竞相建造新的卫星网络,这让政策制定者担心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激增。除了可能产生太空碰撞问题之外,这些卫星对于天文观察来说,也将带来“致命”威胁。

美国天文学会的有关专家表示,随着卫星的数量快速增加,最终可能会超过夜空中所有可见星星的数量,它们可能对地面和空间天文观测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因反射和发光而严重破坏光学和近红外观测,因卫星通信频段的电磁辐射而影响射电天文学观测,以及存在与太空望远镜碰撞的风险等。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首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网络图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了一张美国洛厄尔天文台拍摄于5月25日的夜空图片,超过25颗星链卫星在图片上留下明亮的线条,严重影响了对宇宙星空的观测。

实力竞争刚刚开始

为全球提供互联网连接,Google 和 Facebook 早有行动。2013 年 6 月份,Google 就推出过一个“用气球上网”的项目——Project Loon,计划用热气球搭建一个无线网络,为全球提供互联网连接。Facebook 也在 2015 年推出了 Aquila 计划,利用无人机提供网络覆盖。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 有了更快的进展。近日的 FCC 文件披露了 Facebook 的子公司 PointView Tech LLC 将要开展的卫星星座计划。这个公司的试验卫星 Athena(雅典娜)甚至比星链试验卫星数据传输速度还要快 10 倍。

为什么这么多公司都热衷于在天空中建立自己的卫星网络呢?这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当下,大部分网络的连接来自陆地和海底光纤电缆。但在一些光纤无法覆盖的地方,比如雪山、海洋等地方,则只能采用卫星,比如海事卫星通信,但这种方式成本过于高昂,无法提供大面积传输服务。

从卫星角度俯瞰地球。资料图

同时,一些长途的海底光纤电缆还会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像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纤电缆一旦被挖断,会影响到包括证券交易在内的众多的行业,其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因而迫切需要一种备份手段,甚至是替代方案,而在天空中大规模布设卫星,实现普及性上网是一种新的网络搭建方式。

据摩根士丹利称,卫星宽带行业(satellite-based broadband industry)2018 年的营收只有 40 亿美元,但随着网络规划的落实和消费者上网习惯的改变,该行业的营收到 2024 年预计将增至 220 亿美元,到 2029 年将增至 410 亿美元。而《华尔街日报》认为,到 2025 年“星链”用户将超过 4000 万,带来的收入可达 300 亿美元。

星际飞船渲染图。Space X

卫星互联网服务是一场考验资金实力的竞争。马斯克此次发出的这条推文,对于SpaceX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激励,但是相比剩余的4万多颗卫星的计划,依然还路途漫长,而且由此可能发生的风险目前难以评估。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也期待着马斯克的“豪赌”是以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为原则,而不是拿太空资源作为“赌注”来博取个人的巨大利益。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编辑 | 包雍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60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