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艾灸的中医调理

艾灸的中医调理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的原生态疗法。《医学入门》有云:“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灸火的热力和腧穴的双重作用,以行气和血、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扁鹊心书》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医说》亦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可见艾灸还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



根据艾灸的功效特点和主治疾病的不同,艾灸的效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1.疏风散寒、温散寒邪:是说艾灸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吹风受凉)所致的感冒,可灸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外关穴:手腕背横纹上2寸;或体质偏于阳虚者(平常怕冷的人)可艾灸神阙穴:肚脐,灸气海穴:肚脐下1.5寸。

2.温通经络,活血逐痹:是说受寒引起的痛经、腹痛、颈肩腰腿痛等用艾灸治疗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如受寒或寒性体质引起的痛经或腹痛可灸神阙穴:肚脐,灸关元穴:肚脐下3寸。如受寒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可以灸疼痛局部阿是穴:即疼痛最著或者按压最痛的点。

3.升阳举陷:是说因身体虚弱引起的遗尿、脱肛、胃下垂等可用艾灸调理或治疗。可灸中脘:肚脐上4寸,灸气海穴:肚脐下1.5寸,灸足三里: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向下约四横指处。

4.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是说对于红肿热痛的痈肿,久不消散的,可艾灸病变局部,有助其内毒拔出以散结。

5.防病保健、益寿延年:《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是说常灸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艾灸治疗时毛孔开放,汗液渗出,同时加速血液流动,不但可促进毒素的排出,还可改善微循环。以上就是对艾灸调理及养生保健方面作用的简单介绍,但想要得到更好地养生保健效果,应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好精神状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23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