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文明主要有六大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和古希腊和古玛雅。这六大发源地文化差异较大,相对独立。其中古希腊因为出现晚并且继承了大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独立性不如其它文明;古玛雅文明几乎完全失落,对现代世界影响很小,所以又有四大古文明之说,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
六大文明发源地中,玛雅文明几乎完全消失,只给我们留下一些密码一样的印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是最早的文字创立者,古文明灿烂辉煌,对世界影响深远,但如今的尼罗河三角洲和两河流域居住人群可能不再是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的后代,文化上面更是没有传承。古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始祖,其哲学体系,科学思想和成果是现代文明产生的主要基础。
但今天的希腊和古希腊相隔了将近两千年,希腊文明被外来文明统治的时间远大本身文明持续时间,两千年间,经过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斯拉夫化以及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突厥化,今天的希腊人和两千年前的希腊人在生活习惯大相径庭,文化艺术方面的传承即使有也只能说是一种复兴而不是延续。
几大文明中,只有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还写着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唱着两年多年前的诗经,修着长城,看着风水,用着八卦。
一个文明的传承有着诸多因素,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弦歌不断,生生不息,其文化内涵是主因,但这个文明产生和传承区域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下面就主要探讨一下中华文明的占据了哪些天时地利。
为什么是中国,华夏文明数千年弦歌不绝的地理气候因素探析。
在这之前,我大概分析了中华大地在文明起源时期的劣势,详见人类最早的文明为什么出现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而不是中国。但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早期劣势被生产力积累所消化,中华大地的自然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打开一张世界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世界人口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北纬20度到北纬60度(南半球海洋多,土地少,如果南半球陆地面积和北半球差不多,可能北纬两个字要去掉),二是世界人口百分之八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再仔细分析一下,同样是北纬50度,欧洲地区还分布着伦敦等世界级的大城市,人口稠密,而亚洲地区(漠河北纬53°)则人口少得多,这里面温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样的北纬二三十度,亚洲的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人口稠密,而喜马拉雅山区、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沙哈拉地区则人烟稀少。
于是将上述两个人口分布特点用地理气候学的语言描述也就是大部分人类生活在亚热带、温带邓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带,太冷或者太干燥都不行(太热并且雨水过于丰沛的热带雨林也不行,人类干不过植物)。温暖而且湿润(降水丰沛或者有河流来水)地区适合人类生存;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态承载力达,同时地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文化经济交流成本低,适合人类聚集和城市的形成。
五大文明发源地中,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虽然是“流淌着牛奶和蜜汁”的地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它们都太狭窄了,希腊更是如此。地域狭小,四周强邻环伺,文明要延续不被中断非常困难。
打开世界地形图,我们发现气候温暖湿润,而且连片面积广阔的区域(一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只有四块半:四块分别是中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美国中央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和南美拉不拉塔平原;剩下的半块是欧洲。
首先说欧洲这半块,为什么说它只有半块儿呢?欧洲地势平坦,除了阿尔卑斯山比较险峻以外,其它山脉比较低矮,对人类迁徙构不成大障碍。同时由于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吹拂,这里比其它同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得多,可以说是上帝眷顾的地方。
但是欧洲的连片平原地区,从法国的西欧平原到波德平原再到乌克兰黑海沿岸这个区域维度太高了,尽管温度不低,但日照不够充足,比起其它几块土地来,并不十分适合种植业生产。在美洲作物玉米和土豆尚未广泛种植之前,这一带一直是畜牧业发达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天下。而畜牧业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远低于种植业,这也是欧洲最早的文明起源南部的希腊和意大利地区,欧洲古代人口远少于东亚的主要原因。所以欧洲这里对于古代人类文明的兴起和延续只能算半块沃土。
亚洲的两块,印度河恒河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直是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从远古走来,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前后,两个地区都达到一个古文明高峰,中国出了孔子,印度出了释迦牟尼。
而在这之后,中国虽然经历春秋战国的政治大分裂,但文化层面却开始了统一,以儒学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各国游走形成了今天中华文化的主要根基。印度则不断面对外族的入侵,波斯人,希腊人,雅利安人、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等等等等。在外来民族的不断冲击下,印度地区民族成分极其复杂,事实上印度只是个地名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区域,更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要不是近代的英国殖民统治,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应该有数十个国家。
在释迦摩尼和孔子时代,波斯人就占领了印度河流域。
在中国中原地区战国争雄的年代,希腊人的马其顿帝国鼎盛,也占领了印度河流域并且建立一系列希腊化国家。
这两个帝国最东端都到达了“葱岭”(帕米尔高原)。用今天的国家区域名词来表述,他们东部疆域到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两个都是中国的邻国。为什么他们不来中国呢?
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人类禁区,只有极少数鸟类可以翻越的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即使翻过来迎接他们的也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青藏高原。所以如果想来到中国只有再向北到达天山山脉附近,然后再向西两千多公里才能到达今天陕西,事实上最彪悍的西方古代民族确实到达过天山脚下,还在伊犁河谷以西部分建立了一些希腊式城邦国家。而这时候中国中原地区已经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国家大一统的汉朝时代。
也就是说在中国闷头搞统一,积蓄民族力量的时候,没有强敌,最厉害敌人在两千多公里以外呢,中间是不可逾越的崇山峻岭和茫茫戈壁。当然也可以说我们也被阻隔,要不就打过去饮马印度洋了。亚洲草原民族强大起来晚几百年,等到亚洲草原民族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原地带的人口数量已经不是和草原民族一个数量级了,即使再彪悍的草原民族进入中原甚至征服中原,文明的融合而不是替代便成为唯一选择,这也使得中华古文明能一直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纵观古代史,是一个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斗争史。农耕文明的标志是城市,城市越多越大文明程度越高;而游牧业文明的标志是掠夺,跑的地方越远抢的东西越多留下印记越深。古代游牧民族很难积累较大的城市文明,反而是游牧民族会反复冲击农耕民族,毁灭已有城市文明。比如亚洲匈奴和蒙古两次上帝之鞭造成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南迁,对欧洲当今的民族格局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中国中原地区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适宜农耕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得古代华夏文明有足够的发展壮大时间和空间,进而在强大异域势力到达之前便足够强大而无法被吞并和异化。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美洲你咋不说呢?按照你的标准,美洲的地理条件要优于亚欧非,为何早期没有发展出一个发达的文明?这个留在下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