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有了坏情绪,不要直接压迫,可以用别的事情吸引,转移注意力

孩子有了坏情绪,不要直接压迫,可以用别的事情吸引,转移注意力

一个周末,我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有两个孩子,哥哥叫嘟嘟,7岁;妹妹叫朵朵,4岁。

下午,嘟嘟的两个同学来家里玩,开始的时候,四个孩子玩得很开心。

可是过了一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嘟嘟生气了,不让他的同学玩他的玩具。

然后两个同学就开始告状,对我朋友说:“阿姨,嘟嘟生气了,他不让我们玩他的玩具。”

朋友立马就开始教训他儿子,说道:“嘟嘟,你同学好容易来找你玩一次,你怎么能这么小气,动不动就生气?快别生气了,把你的玩具分给你同学,大家一块玩。”

就像大家能预料到的,他儿子无动于衷,还是自个玩自个的。

这时候我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嘟嘟呢,其实是一个演员,他没有真生气,他在表演生气呢,你们觉得他表演得像吗?”

孩子们一听,就来了兴趣,都说像。

我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其实我是一个导演,我要拍一个电影,现在正在找合适的小朋友当演员呢,你们要不要来试试?”

大家一听要拍电影,更来劲了,都说要来“试镜”,嘟嘟也不生气了,于是我们一块,开心地玩起了拍电影的游戏。

小朋友在一块玩耍的过程中,生气、闹点小脾气是很正常的,算不上犯了什么错误。作为家长要正确看待,没必要小题大做。我们大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何况孩子呢?

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孩子们能自己解决最好,大人尽量少参与。如果必须要大人介入,最好不要直接教育孩子不能生气、生气是不友好的,这样做几乎不会起任何作用,反而对引发孩子情绪上的对抗,因为直接说教孩子,就是对他的否定。而人在生气的时候,是不会思考的。

这样做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把情况变得更糟糕,让孩子感觉压抑、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孩子遭遇的压抑、管制太多,又没有很好的途径输出的话,就会一直沉淀在心里越来越多,等孩子长大了、有力量的时候,就会和家长对抗,不听话、叛逆等,这些都是因为长时间的心理压抑造成的。

而正确的做法,是接纳孩子的情结,不直接评论谁对谁错,想办法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用别的事情引开。孩子虽然一时生气了,但他们的忘性也很大,有了新的兴趣点,孩子们自然又在一块愉快地玩耍了。

如果家长觉得有些事情,确实是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对,那也不要在当时、当着外人的面教育他,而是等到没人的时候,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聊这件事,了解当时孩子生气的原因,和他讨论除了生气,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切记,在与孩子讨论时,家长千万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育孩子,而是平等地和孩子聊天,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翻旧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189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