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又包括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
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
1.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
春三月,应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
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疏泄于外;
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不急不躁;
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能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
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能够顺应“春夏养阳,春秋养阴”的法则,即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以悠然自得为目的。
春天使情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夏天保持心中没有郁怒,秋天保持意志安定不急不躁,冬天使意志如伏似藏,保证心里充实。这样以来,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3.保持阴平阳密
《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阐明了阴阳的平秘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二)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顾名思义,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疾病的发展都有顺逆传变的规律,正确的预测到疾病的发展则能够及时阻断疾病的加重或转变。在中医理论基础中,脏腑之间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在疾病的发展传变中主要包括五行传变,表里内外的传变。
1.五行传变
五行传变中包括母子传变及乘侮关系的传变两种。
1
(1)母子关系的传变
包括“母病及子”即疾病从母脏传来,病依据相生方向侵及属子的脏腑。
“子病及母”即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腑。
2
(2)乘侮关系的传变
包括“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导致疾病传变,“相侮传变”即反克为害。
2.内外表里传变
疾病的内外表里传变主要是指经络与脏腑的内外表里传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及感应传导的作用,所以在病理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
《素问•皮部论》中讲:“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说明了经络是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故而,在疾病产生后可以通过对此传变规律的分析进行预防。
根据疾病传变的规律,如已经存在疾病但还未发展影响到其他脏器,此时治未病为“已病防传”。这是遏制既有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为既有疾病也潜在着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病因素,这也是治未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中医对肝病的治疗就主张“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因为在生理上,肝脏和脾脏同属“宣泄”和“运化”的器官,具有免疫和排泄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理特点。
肝脏发病必然累及脾脏,因此遏制肝病的恶化,必须“当先实脾”。其中实施“实脾”的措施,就是阻止肝病恶化的治未病手段,这也是反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
高明的医生无论对未发现症状的疾病和症状明显的病人,都善于对疾病的变化(未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
三.有关于治未病的相关知识
1.治未病包含着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已经发生疾病症状的人群。任何人都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发病因素,也就是中医说的“未病”。
未病包括着所谓的健康人和病人,病人的未来疾病就是既有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各种并发症。因此,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实际上是贯穿着各类人群。
2.从自然科学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
一切生命都依靠大自然的濡养、摄取天地精华而生,但自然界却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所有生命都是在大自然“相生相克”的规律中诞生、成长和凋亡。
在生命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界“相克”的冲突,因此一切生命又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疾病,人也不例外。
3. 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食五谷杂粮”,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物质的组合体,因此,潜在着各种发病的因素,也就是存在着未来的发病条件。
通俗地说,人体也是各种细菌和病毒需要的“食物”,它们每分每秒从未停止过对人体的攻击,因此,人体必然存在着各种发病的条件。
根据这一客观原理可以推知,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没有丝毫的毛病,所谓的“健康”只是相对而言。古人云:“六脉调和,非仙则佛”,其意是说,只有神仙才可以没有丝毫的疾病,而凡人是做不到的。
4.无论是多种疑难性的慢性病或是肿瘤癌症等恶性疾病,其发病过程都是由浅入深,经过长时间逐渐恶化的结果,这些疾病的初始期都存在一个发病的条件,也就是病因,倘若在初期的“病而未发”之时能有效的祛除这些病因,则完全可以避免恶疾的发生,这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反映的重要性以及其价值所在。
四.
据媒体报道2015年我们的财政收入是十四万亿,就有三点七万亿人民币给到了医院。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身体不健康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怎么强大,如果我们不能改掉之前错误的观念,中国的医院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整个国家都将会成为一个大医院。
2015年中国人使用抗生素25万吨,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世界一半的抗生素都被中国人吃掉了,你们知道吃掉它的结果是什么吗?就是从根上摧毁了中国人的免疫系统。
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首先普及防病和养身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好好学习我们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里面全都是关于养身,防病以及治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古人的智慧。
为了实现全民皆医,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将爱传出去,一起学习我们的《黄帝内经》及学习相关的养身知识!因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好,今天上午的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家人们的幸福陪伴!
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好学习祖宗留下来的瑰宝——《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四大中医宝典,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自己身体的规律,顺应天地之道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共同实现全民皆医的伟大理想!
祝天下所有人健康快乐!祝所有家庭幸福美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