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一段遍地烽火,群雄逐鹿的岁月。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这短短96年弹指一挥间,却被众多绝伦逸群的英雄豪杰们演绎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而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诸多少年天才,其中又以这四位神童最为世人所称道。他们分别是曹冲、夏侯荣、诸葛恪和周不疑。他们在当时受到世人称颂,都拥有着一飞千里的卓越才华,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三国时代
但关于神童人们往往还有一个专属于他们的评价作为注脚:“少时了了大未必佳”。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位天才儿童在波云诡谲的权谋征伐中究竟是否曾冲上云天,他们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
巧合的是他们四位竟无一人善终,并且可以用简短的四个字来概括:
天妒英才:曹冲,十三岁时得重病早殇。
以身许国:夏侯荣,十三岁时随父亲夏侯渊战死定军山。
刚愎自用:诸葛恪,五十一岁时入宫赴宴遭诱杀。
池鱼之殃:周不疑,十七岁时遭刺客暗杀身亡。
从上面的概括中可以看出来,天资非凡的神童们大多英年早逝,还没有来得及大展拳脚便过早的结束了自己这一生,不得不令人感到扼腕叹息。而周不疑的死,则是最为隐晦且无奈。
曹冲称象
这位生于零陵的少年天才虽然比曹冲年长四岁,但两人却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好友。曹冲是曹操最为宠爱的儿子,周不疑自然也有很多在曹操面前崭露头角的机会,期间他的才华顺利得到了一代枭雄的充分认可。或许在看到曹冲和周不疑促膝谈心的情景时,曹操心中也曾憧憬过这两个孩子终有一天必将继承自己的意志,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可惜纵然是雄踞一方的霸主,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嘲弄。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竟染病夭折,让曹操哀恸不已,甚至当着曹丕的面说出了“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样的话。曹冲天资聪颖,时常被曹操当着群臣的面赞扬,这多少表露了立他为继承人的意向,而痛失爱子的不幸则让曹操深受打击。
曹操·观沧海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如果说此前周不疑因为好友曹冲的关系,被曹操爱屋及乌受尽荣宠的话,那么在曹冲死后他就成为了遭受鱼池之殃的一条小鱼。从此往后每每看到周不疑,曹操心中就会思念起曹冲,而这种情感正在逐步累积成愤怒与嫉恨。周不疑越是表现出胜人一筹的聪明才智,就如同在曹操心里扎入一根芒刺,这终将为他引来杀身之祸。
征柳城之时,周不疑年方十六,却能够在曹操攻城受阻的时候挺身而出,接连献出十个计策(《北堂书钞》卷一百一十八云:曹操攻柳城不下,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周不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表现出他想要在曹操手下一展所长的远大志向。
曹操并非是一位嫉贤妒能的庸主,如果一切顺利相信周不疑也将成为郭嘉、荀彧、程昱那样的王佐之才,活跃在群雄纷争的舞台之上。然而曹冲的死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彼时曹操先有赤壁之败,后有丧子之痛,生性猜疑的他将屠刀落在了周不疑头上。
杀机四起
曹丕曾试图谏言,曹操却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
曹操用这样的方式为周不疑的卓越才华给出最高赞誉,却也亲手葬送了这位不可限量的天纵英才。周不疑死在了自己的锋芒毕露之下,更是遭受了无辜的池鱼之殃,或许他跟好友曹冲实在太过相像,但在曹操心中曹冲只有一个,而且绝对不能是周不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