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二月中旬,一天午餐时,突然聊到去年的高考往事,顿时心生感慨。
想想正在海边城市读大一的孩子,突然觉得陪伴孩子一路走过高考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陪伴孩子高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现在想想都不是事!
我工作在洛阳,孩子在郑州读高三理科,去年这个时候的寒假很短很短,孩子甚至还没有从节日的氛围中走出来,就不得不背着书包一个人乘火车去了学校。
孩子走后,我忽然意识到孩子即将参加高考,以前忙于工作上的事情,而且经常出差,很少关注高考的事情。距离高考还有100多天,我能帮孩子干点什么?
一、没有竞赛奖项——也想参加自主招生,更想帮助孩子争取机会
于是我就开始上网查资料,申请加入五六个QQ高考家长群,重点关注了十几个高考微信公众号,在网友们的讨论中开始研究自主招生的事情,在阳光高考网仔细研读了几十所试点高校往年的自主招生简章。
对照许多高校罗列的报名资格条件,我开始有点犹豫啦。据我所知,孩子好像没有在高中阶段参加过什么学科竞赛,也没有拿到过什么大奖证书,想要通过自主招生初审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孩子读的是理科,数学、物理、化学比较好,英语成绩中等,语文和生物一般。总体成绩和排名在学校年级800多名理科生中排在中上游的样子,按照学校的说法,也就是能考个一般的211工程大学。
我感觉孩子参加高考就和乒乓球比赛差不多,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最终结果是啥样子。尽管犹豫,我还是下定决心试一试,争取在自主招生的路上找到一点机会。
2018年春天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一个人悄悄去了孩子学校,和孩子在学校外边的一个川菜馆吃盖浇饭,边等边聊。我问孩子有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或者其他竞赛活动,有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证书之类的东西,数理化中有没有单科成绩在期末考试和一模考试都排名比较靠前的情况。
孩子装模作样地苦思冥想了好大一会,才说有参加过学科竞赛,但不是全国性的竞赛,而是省区竞赛,不是决赛,而是预赛。
我心中既惊喜又有点失落。惊喜的是孩子还是在学科竞赛上做过努力,失落的是肯定是没有全国学科竞赛证书啦。
不管怎么样,有总比没有强。我又问,拿过奖吗?孩子白了我一眼,有点不屑地说拿过一个化学预赛三等奖。我的天啊?毕竟是在饭馆里,我忍着内心的冲动,缓了几口气才又问,有没有证书?孩子说有,但是不知道放哪儿啦,一会到学生公寓再找找。
学科竞赛的话题告一段落,我又问了数理化单科成绩排名的事情。孩子说记不清了,数学和化学应该好一些,具体的数据需要到班主任老师那里去找。过了一会,孩子突然说也可以到校信通上再查查。
我又问孩子,在学校是不是参加过什么公益活动?孩子说他是班级里的安全委员,经常排查火灾什么的安全隐患,在大型活动中引导同学们有序活动,定期参加家庭安全教育中心网上学习等等。孩子说了很多,可是我的思绪已经跑远啦。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剑走偏锋,从其他方面找到自主招生等一线生机?
二、悬疑小说——都快高考啦,孩子书包里还放着两本悬疑小说
孩子依旧在有滋有味地吃着鱼香肉丝盖浇饭,我就顺手帮孩子整理一下没有拉上拉锁的书包,感觉书包很沉重,就有点好奇地拉开书包的拉锁,发现书包里竟然装着2两本厚厚的悬疑小说。我顿时火冒三丈,忍了又忍才没有发火。这个时候孩子也发现了我的异样举动,眼睛瞪得溜圆,眼神中似有恐惧之色。就是孩子这个眼神让我冷静了下来,我放下书包告诉孩子说,你慢慢吃,我到外边待一会。
我在前边走,孩子在后边不紧不慢地跟着,一言不发,始终和我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2018年的2月24日,星期六,晚上,就是那一晚,我和孩子两个人在公园里谈了2个多小时,我说得多,孩子只是时不时地应一声。今天想来,和孩子的沟通真的需要耐心和冷静,如果那晚和像往常一样大发雷霆的话,还真不知道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一直到最后,孩子仍然坚持说小说是同桌的,让他给带到宿舍去,根本没有想到我会去学校。他这话似乎是想证明点什么,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有一个要求:这两本悬疑小说我先保存着,高考后给你。2018年6月高考期间,我也是靠那两本悬疑小说挨过漫长的等待和炽热的煎熬。高考一结束,我就把小说还给了孩子,孩子在去上海参加自主招生笔试的路上还看着呢。一直到现在,孩子仍然比较痴迷悬疑小说。
三、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拿到2所自招大学的校考资格,孩子学习劲头猛增
第二天,我等了半天才见到孩子的班主任,说明来意,班主任很热情,给我打印了一份孩子高中阶段的成绩单,成绩单上既有班级排名又有年级排名。看了成绩单,多少还是有点失落,数学和化学的排名比较靠前,但是没有一科是每次考试排名都靠前。和班主任聊了一会,就恳请班主任有机会在课堂上鼓励一下孩子。班主任老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说孩子程度还可以,就是爱耍小聪明,还有点浮躁。我直言非常渴望和老师配合引导好孩子。
之后几天我就没日没夜的研究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深入发掘有利于孩子的一切有价值的线索。我将孩子寒暑假参加志愿活动的图片影音和证明材料,以及参加晚报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的报告和取得的成效证明材料等进行了先期整理。当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章程密集发布的时候,我利用一个双休日,带着电脑驻扎在学校附近的宾馆,和孩子一道完成了5所大学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材料准备和网上报名。当我拿着5份报名材料找教务处盖章签字的时候,教导主任说我是最积极的一个人。事实证明我积极对了,其后几天学校附近市政工程挖断了网络线路,学校里很多证明文件无法联网打印,急坏了很多家长和学校老师。
功不负有心人,报了5所大学,通过了2所大学的初审(1所为自主招生高校、1所为综合评价招生高校)。得到消息以后,我都及时将好消息告诉孩子,还特意请孩子吃了一顿大餐。自那以后,孩子的学习劲头有了明显提高,两次联考成绩都在600分以上。
四、帮助孩子补短板——花费了很多功夫,只帮助孩子提高了三五分
语文和生物是孩子的短板,孩子也认为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改进的,不愿意在语文复习方面下功夫。我也认同孩子的观点,但是我还是给孩子讲明了一个道理:差距越大的科目提分的潜力越大。比方说,物理满分100分的话,你能考到90多分,想再提高几分很难;而语文呢,平常考试70多分,只要方法得当,再提高个几分十几分是很有可能的。哪个方面的性价比最高?不言而喻。对于提高成绩,孩子也很乐意,只是没有好方法而已。
如何帮助孩子在语文和生物上再提分?先说语文,基础知识是没招的,最后把重点定在了作文上。于是我就通过各种群和这方面的网络大咖和老师交流,搜集一些容易引起共鸣的社会热点信息,下载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让孩子浏览观看一下。对于生物,孩子经常失分的点是遗传规律,我就选择了一些专题课件并打印出来交给孩子。对于我提供的学习资料,实话实说,我是用心的,但是孩子并没有特别深入的进行研究学习,只是一般性地看了一遍。考试越来越近,我的忍耐性越来越好,孩子不看,我就找准周六周日和孩子一起吃饭、散步的机会给孩子讲。我的宗旨就是把我的理解和认识同孩子做一次交流,孩子只要有点印象、有话可说即可。高考成绩揭晓之后,尽管距离自己的期望值有很大,但这个高考成绩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孩子的平时成绩,算是基本满意吧。语文成绩和生物成绩都比平时高了三五分,也算没有白费功夫吧。
五、嫌弃老校区破旧——选考科目又超出认知范围,上海高校自招之行提前结束
高考结束,立即马不停蹄赶到火车站,乘坐夜班车赶往上海参加某高校6月10日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在选考物理和化学的问题上,作为家长无话可说,孩子慎重考虑以后决定选考化学。不管怎么说,高考已经过去,一家人的心态都很轻松,第二天(6月9日)早上抵达上海以后先在高校附件的宾馆安顿住,然后乘车去外滩、明珠塔、陆家嘴等地点游玩了大半天。游玩归来,本来心情很高兴,但是在查看考场考点的过程中出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考点设在中心城区的老校区,绿树成荫倒是真的,但是楼房等基础设施看着有点陈旧,而且比较拥挤。孩子妈妈说这是什么大学呀,还没孩子就读的高中漂亮和大方呢!孩子立即出言附和妈妈的观点,我心里就是一沉,这还没有找到考场呢,孩子心里就有了抵触情绪。学校的路标指引不太明朗,找考场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孩子就开始有了怨言,孩子妈妈开始附和孩子的观点。我心里那个郁闷啊,急忙转移话题,开导孩子。第二天的校考并不顺利,孩子选考化学,很多题目都是课本选学内容,孩子一出考场我就知道上海之行到此结束。
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我说就算我们一家到上海旅游了,并没有损失什么,别不高兴啊!第二天,又在上海游玩了一天,吃吃喝喝玩玩,前一天的不快荡然无存。想想也是,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何必太过于纠结呢?
六、综合评价招生高校热度爆表——综合成绩不佳,最终被关在招生大门之外
从上海返回郑州以后,又参加了某高校组织的综合评价能力测试和综合面试,孩子感觉还可以。因为这所高校采取的是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考生的最终成绩还要拿到高成绩以后再依据规定程序进行折算合计。
2018年6月25日前的10天,日子很平淡。我是照样天天出差,孩子就呆在家里看电视。我心想,这不行啊,填志愿是孩子的事情,不能全依靠家长啊!我就通过微信群、家长群等渠道,找到了2017年的大厚本电子版,手把手教孩子如何使用“大厚本”,如何通过阳光高考网查询大学往年录取分数和专业设置,如何了解专业的基本内涵等等。并给孩子布置了“家庭作业”:在一个星期之内看完所有211工程大学的招生章程,弄明白各校在河南理科投放招生计划的专业的基本内涵,列出这些211大学2015年至2017年录取分数线(最提投档分、最高投档分、录取平均分)。孩子一开始还挺有兴趣,过了两天就抱怨说太无聊、太繁琐、工作量太大。
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我说好啊,那就改变一种方法,挑出来20个愿意去读书的城市,根据自己的高考估分再从这些城市里挑出来30所想报考并且可以报考的211工程大学,并对每一所大学在河南理科投放的专业进行填报优先级排序。
孩子的韧性是有限的,这次没说无聊、不想干的话,却是胡乱地在稿纸上列了一堆。我看了就好笑,不管怎么说,孩子还是入了题、上了路。高考成绩揭晓前的三四天,孩子明显有点焦躁不安,开始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孩子妈妈就猜测说孩子可能考的并不好,这个时候我也有一种预感,但是再怎么猜测也于事无补。我故作轻松,好说歹说又给孩子安排了一项活:按照高考580分、590分、595分、600分、605分、610分这6个分数段,通过阳光高考网估分填志愿的查询功能进行查询,查询汇总2015年至2017年期间在这些分数段区间投档录取的211工程大学。孩子说太多啦,我就说那你挑两个分数段进行查询汇总,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就按这个方法重新进行查。
越是距离高考成绩揭晓那一刻,越是心情有点不安。我就劝说孩子休息,零点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在查,网络肯定拥堵不堪。孩子坚持说他要等,怎么说都不行。算啦,那就一起等吧!孩子又说,你们辛苦啦,你们先休息!虽然睡着不着,还是依了孩子话去了另外一个房间。2018年6月24日晚、6月25日早注定是不平静的一个时间段,几家欢乐积极愁。6月24日23时50几分,查分系统开放,不到一分钟就查到了孩子高考各科成绩及总分。实话实说,一开始有点失落,比孩子的估分也少了十几分。
我和孩子妈妈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孩子这个信息啦!过了一会,我平复了以下内心的失落,想想也这成绩不就是孩子平常的成绩吗?我敲敲门,进入孩子的房间,孩子正拿着手机刷屏呢。我就告诉孩子说已经查到了成绩,孩子很吃惊,看了手机截图,就又说我再查查。
6月25日,报考的综合评价高校河南招生组的老师开始要求填报高考成绩。之后便是等待,再等待!等待的日子就像不得不接受审判的日子,心里不踏实,吃饭没有滋味,干活没有劲头,孩子说话也没有了往日的激情。电视也不看了,手机也不玩了,真个人看起来消沉了一大截!
我就和孩子妈妈商量,这样可不是个好事!人生一辈子,即将遇到坎坎坷坷不计其数,如果遇着事情就被打趴下啦,这肯定不行。
午饭的时候,好在孩子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改观!孩子说想申请复核理综的分数,而我认为高考分数的合计肯定没有问题,这么多年的高考组织工作经验、这么多程序和规则,如果一个人错的话,可能很多人的分数都会错,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后来一道理综题两个答案都对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孩子念叨了好大一阵子,有人多出来6分,不知道要甩掉多少人。
接下来的两天一直在和那位河南招生组的老师联络,一开始还有信息互动,后来就没了动静,顿觉事情不妙,结局正如预感的一样:该校今年招生火爆,一个比孩子高考成绩高30多分的女生就热衷于该校,该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的大门也关上啦,只不过我们被关在了门外边。这个结果倒是让孩子妈妈觉得十分遗憾。
七、志愿填报——意见不一,矛盾不断,孩子坚持只填报提前批和本科一批
接下来就是提前批志愿的填报,孩子不想报,我坚持要报,少不得又是一番说理讨论。提前批要报,孩子就一个要求: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不填!本来就是计划外的事情,无非是想捡漏或者捞个机会,大年三十打个野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7月12日查看提前批征集志愿高校也没有中意的,最后是提前批没有结果,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显得有点波澜不惊。
本科一批才是重中之重,我们一起商讨选中的几个学校和专业,又逐个打电话咨询高校有关招生政策特别是提档后退不退档的问题。因为前期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数据,我和孩子主要对有关的数据进行了复核分析,对有关高校录取政策进行了电话咨询,还参加网上咨询活动,对有关专业进行了再研究,最后由孩子决定填报志愿高校和专业。
7月5日,本科一批的志愿填报进展的很顺利,但在本科二批的填报上出现了严重意见分歧:我和孩子妈妈要填报本科二批志愿,但是孩子坚持不填本科二批的志愿,一下子出现了僵局。过了一天就是7月6日,距离填报二批志愿截止日期还有一天,我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在本科一批中的定向招生志愿中填报一所大学(定向工作单位在洛阳),在本科二批志愿中只填报那些既在一本招生又在二本招生高校。孩子妈妈说行,孩子说不行。又做了一番工作,孩子愿意修改志愿,将定向招生志愿填一下,本科二批及以下的志愿都不填。
孩子没有一点主见,家长不乐意看到!孩子太有主见,这个时候也不乐意看到!问题出来了,总得想法子解决。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只能慢慢商量,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孩子坚决不填报本科二批及以下批次的志愿,并保证考不上一本就复读。
孩子态度很坚决,作为家长,我们也只能接受!孩子的这个态度,让我感觉心里很不踏实,万一因为志愿填报不当造成滑档或者退档,那可是个大悲剧!没办法,我就又把孩子填报志愿高校和专业重新核对一遍、分析一边,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这才稍稍安心下来。7月9日,孩子妈妈陪着孩子到学校签字确认志愿填报情况。
志愿填报告一段落,一家人便又轻松起来,小家里重新出现了欢声笑语,《神探狄仁杰》是看了一集又一集,直到深夜。现在想想,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事到临头的时候焦头烂额,事情过后可能不留下一丝云彩!
八、高招录取——查询不到信息的等待,每一天都是对耐心的消磨,最终迎来梦寐以求的985高校录取通知书
本科一批的高招录取时间是7月15日至7月22日。快乐的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一家人都在期待着7月15日本科一批录取大幕的拉开!等待,一分一秒的等待,既是希望,也是耐心的消磨!
7月15日过完了,网上查不到任何消息!
7月16日过去了,网上仍查不到投档录取消息!
后来才在微信群里知道7月15日是模拟投档,然后是高招办和高校联络确定投档比例,再加之河南省是高考大省,考生众多,每个考生的录取状态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
确认了这个消息,一家人焦躁的心情才稍微缓和了一些!
7月17日,网上查不到消息!
7月18日,仍然查不到消息!
这个太折磨人啦!我就开始拨打省高招办的电话咨询情况,可是事不如人意,省高招办的电话是热线,天气炎热电话更热,打了上百次愣是一次没打通!
7月19日一大早,孩子就坐在电脑前刷屏,仍然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信息!
孩子不淡定了,孩子妈妈也不淡定了,而我却在外出差!
夫人和孩子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让我不胜其扰,我便通过微信群和QQ群寻求帮助,一位从事高考服务的培训机构的老师说可以到各县市区招生办查询!
得到这个信息,孩子拿着身份证就去了瀍河区招生办!
你还真别说,招生办的电脑就是和自家里的电脑不一样,说明来意、出示身份证之后,窗口里的老师用时不到一分钟就给了准信:已经投档某985高校(第一志愿)!
查到了投档的信息,孩子算是安定了许多,可是我知道投档并不等于录取!
工作间隙,我又仔细逐条研究了投档高校的招生章程,重点研究了该校的投档录取规则!不到最后的结果出来,谁又能彻底把心放下?!
7月20日,网上查到的信息仍然是已投档的信息!
7月21日,网上的信息没有任何变化!
7月21日是本科一批征集志愿的日子,既然孩子的投档录取信息没有变化,是不是已经录取了?如果没有录取,录取信息又没有变化,那岂不是出了问题两头不落一头?
本来就悬着的心又提了起来,而且提得更高!
没办法,我直接联系投档高校招生办,请高校招生办老师查询相关信息!好在等待的时间不长,高校招生办的老师给出了准信:已经确定录取,网上的信息还没有更新!
又过了一天,省招办网上的信息仍然没有更新,但是我们已经能够在高校查询到录取专业信息!
盼望着,盼望着,高校录取通知书在中国地图上绕好大一个弯,终于在8月1日到了洛阳市!
九、入学准备——孩子,这都是你自己应该办、可以办的事情!
8月中上旬,我和孩子妈妈督促孩子自己准备9月1日入学报到的事情:办理组织关系转接、领取学生档案、购买火车票、网上预订宾馆、准备生活用品等。
期间还有一件趣事:孩子在火车站窗口购买火车票的时候,车站窗口在审验录取通知书时在通知书上盖了戳!孩子心疼得不得了,还和售票员理论了好大一会!
8月25日,我在北京培训;孩子带着妈妈提前去了学校所在城市,开学前在海边玩了3天!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大学!
至此,高考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十、基于高考往事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高三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是家长无法忽视也不能忽视的存在!
(二)高三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什么事都能自己干,而家长以为孩子还小,很多事都想替孩子做主——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的根源所在!
(三)高三的孩子越是临近高考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很复杂而且十分敏感——家长务必放下家长身份,尝试着和孩子做朋友,只有走进孩子心里,才能了解孩子所思所想!
(四)为了孩子,家长做的事很多,不求回报,所以孩子很不珍惜;家长说的话也很多,越说“我是为你好”,孩子越是不想听,这就是过度关心的恶果!如何与读高三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着实让很多家长头疼!
(五)有关自主招生、志愿填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确实需要家长提前着手学习储备!
(六)关于高考,家长务必保持一颗平常心;关于志愿,家长务必提前了解详情;关于孩子,家长务必经常和老师联络!
(七)每个孩子都有得到表扬、赞扬、肯定、认可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读高三的孩子,家长务必做到“六不”:不苛责批评;不和程度很优秀的孩子比较;不提过高要求或期望过高;不过度关心;不漠不关心;不说“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八)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家长提前了解和熟悉。志愿填报的基本原则是“填我所爱、爱我所填”和“不滑档、不退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