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陕师大教授痛批温儒敏:语文教材越改越难,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陕师大教授痛批温儒敏:语文教材越改越难,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陕师大教授痛批温儒敏:语文教材越改越难,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这一句话曾令众多高中生心惊胆战。尽管温儒敏主编曾澄清:我没说过这句话,我讲高考是选拔考试,必须适当拉开分距,还要考阅读速度,有15%的人做不完是正常的。但实际本意并无二致,均在强调将大力提高高考语文的难度。

近年来,我国各省份相继进行高考改革,新高考自然需要新教材,从去年开始,语文部编版新教材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温儒敏主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语文教学的病症在哪里?就是读书太少。因此,在他主编的新版语文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比重,而且还有大量的课外延伸阅读。

通过考试来倒逼孩子读书,温儒敏主编的言论与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争议。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程世和教授给温儒敏写了一封公开信,对其主导的语文教材改革提出了三点质疑,言辞犀利,我们一起看一下:

质疑一、现在孩子们为什么读书太少?

现在的学生读书太少,很大原因是他们的课业负担太重,没有时间读书。温儒敏主编一再倡导要让孩子多读书,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加大中小学生负担,令他们没有时间读书,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程世和教授言辞犀利的表示:你把孩子读书太少的主因归咎为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没有反思我们大人、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有需要检讨的地方,这是不是多年来我们总是习惯怪罪孩子而不反思自己行为的表现?

质疑二、阅读是否真有那么重要?

毫无疑问,阅读非常重要,但是盲目的追求阅读量并不可取,人们在阅读上最终比拼的不是阅读数量的多少与快慢程度,而是阅读的深度与专注程度。程世和教授表示:新版语文教材将学习重点不放在阅读名著本身上,而放在读书方法上,这符合阅读名著的真义所在吗?这不是一种舍本求末、买椟还珠的愚蠢行为吗?

质疑三、让高中生背72篇古诗文,教材主编们能背下吗?

新版高中教材中,必背古诗文从14篇猛增到72篇,其中有不少抒发的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以及男女之情不得实现等人到一定阶段才可能有的人生慨叹,实在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提前”学习甚至背诵它们。让高中生背72篇古诗文,教材主编们能背下吗?这个过程是否存在以高考为大棒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

笔者是一名小学教师,今年用的是部编版新教材,新课本中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明显增多。另外,为响应温儒敏主编关于增大学生阅读量的号召,每位学生都订购了一套与课本配套的课外读物。

语文教师每上课本上的一节课,学生需要去阅读课外读物上的三四篇文章。按理说,这是好事,但是执行情况却很不好,很多老师只有在迎查的时候才会用到课外读物,原因是没时间。老师一天最多上两节语文课,一节课40分钟,如果课上读,时间绝对不够用,课下读的话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索性放弃了。

增大学生阅读量,温儒敏主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总给人一种急于求成的感觉。语文教材越改越难,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我们仍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7043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