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天天挨打和从不挨打,长大后情商有何区别?差距不止一点

孩子天天挨打和从不挨打,长大后情商有何区别?差距不止一点

孩子天天挨打和从不挨打,长大后情商有何区别?差距不止一点

中国有句老话叫"黄荆棍下出好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那就得打。打着打着就听话呢!

这种做法真的对吗?黄荆棍教育出来的孩子和没被黄荆棍教育过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明显差距吗?

成成是个三岁的小男孩,性格活泼闹腾,小错不断大错也犯总让家长头疼不已。有一天,他一个人在家瞎溜达晃进了厨房,打开冰箱的时候不小心摔碎了一个鸡蛋!

哇!原来鸡蛋碎掉的时候是这样的!成成第一次看到鸡蛋碎掉的场景兴奋不已,一连拿起了十多个鸡蛋摔在了地上,直到妈妈听到声音跑进厨房阻止他。

成成的妈妈从小没挨过打,她的第一反应是告诉成成这样做不对,不能浪费粮食,很耐心地跟她讲道理。

可这时候成成的爸爸回来了,成成爸爸就是从小挨打长大的,二话不说抓起成成就是一顿暴打。成成哭的得伤心连妈妈都开始心疼了!上去拉着爸爸不让他继续打,怕打坏孩子,更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妈妈的阻拦反而让爸爸更生气了,斥责成成妈惯着孩子,甚至还威胁她将来孩子不成才都是她的错。成成妈妈委屈坏了,孩子犯错一顿暴打就能真的解决吗?孩子被打后就能改邪归走上正途吗?

成成妈妈的疑问同时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其实,该不该对孩子动手这件事需要辩证着来看。

首先,各位家长需要明白,孩子天天挨打和从不挨打,长大后情商有何区别?差距不止一点。

一、从小挨打的人大多性格暴躁

没有人会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打孩子,大多都是气急攻心、意气用事、气令智昏,所以被打的孩子能不能从这次被打中学好不一定,但多半会沾上一言不合就动手的臭毛病!能用拳头解决的绝不开口说话,久而久之性格自然就变得暴躁,跟个火药桶似的一点就炸。

一旦养成了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挥拳头的习惯,情商基本上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能平安长大不闯祸就该谢天谢地。

二、从不挨打的人更会以理服人

被逼到家长动手的程度,那多半就是孩子真的犯了很大的错,从小就挨打的人一般来说第一反应也不是动手,而是跟成成妈妈一样想方设法地给孩子讲道理,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从小就听父母说了很多道理,自然能学到很多循循善诱的方法和说服他人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他们会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成长成为一个有条不紊、遇事沉着冷静的人,这种人的情商家长完全不用担心。

然后,玉不琢不成器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现在的孩子非常金贵,大多都是家里的土"皇帝",家长们关爱备至别说动手了,连重话都舍不得说一句。

但是其实这也并不好。小孩子并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大多是看家长的态度看判断事情对与不对。

如果调皮的成成屡教不改、三天两头往地上扔鸡蛋,怎么跟他讲道理他都不该,那就因该给他上点儿拳头,让他知道有些事就是不能做,一旦做了就要受到皮肉之苦,这样他之后也就不会再犯了。

一、拳头也该因人而异

对于性格敏感的孩子,因该响鼓不用重锤。性格敏感的孩子很容易想东想西,就算家长只是轻轻教训了他一下,他也可能觉得家长并不爱他,要么装出一个乖巧的样子应对父母不予家长真正交心。要么彻底跟家长离心,很容易变成叛逆少年。

对于城墙比脸皮还厚的孩子,打了也没用。如果挨打已经变成了孩子的日常,那其实打他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就算他们迫于家长的拳头下暂时点头认错了,心里其实也没完全领悟,过不了多久改犯的错还是接着犯。

所以对于这种孩子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相比之下,拳头反而没那么重要了,还不如通过"劳动改造"等方式进行教育。

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打他越叛逆,"黄金棍"基本就彻底失效了,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自己错在哪里,自己做的事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家长们不要觉得自己的苦口婆心没有用,很少有人能叛逆一辈子的,你今天讲的道理就算他现在听不进去,将来终有一天一定会明白的。对此,父母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在评论下方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216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