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游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怀古

游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怀古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郊的荒野,埋葬着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陵号:永昌陵。

陵前的将军头戴风翅护耳,当地百姓俗称叫:大耳朵武士。扭着腰,有些调皮可爱*^o^*。双手按在石斧上,目光炯炯有神。此时是北宋建国初期,石料的质地有些粗糙,石像生的雕刻还是有很浓厚的五代风格,身上的衣着很生动的体现了这一点。

从地图上来看,位于巩义的北宋皇陵离都城开封的距离实在太远了。离洛阳反而近在咫尺。原因是宋太祖曾经说: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应迁都洛阳。而弟弟开封府尹赵光义则说:自古以来,治国安邦都是在德而不在险。一旦迁都必然劳民伤财,洛阳虽有险要,但南方的粮食运输进来也很不方便。

太祖哀叹:不出百年,中原大势去矣!虽生前不能迁都洛阳死后也要安葬于此。说罢就射出一箭,箭中之地就是永昌陵。

宋太祖继位之初,眼见古代帝王陵墓大多被盗掘,于心不忍,下令为秦皇汉武,唐宗女皇等二十八位被盗的帝王陵墓重新进行安葬。自己生前并没有修建陵墓,死后的陵墓只用了七个月完工。之后宋代帝王都生前不建陵墓,死后七月葬制。

这位头戴兜鍪的镇陵将军的身材瘦小,与之前那位形成了鲜明对比。石斧也高高举起。

大家仔细看,这位宋朝文官的帽子不断起伏。这叫:三贤冠,也叫进贤冠。手握的笏板也很宽大。

这位武官,手握的宝剑雕刻的非常细致。身材高大,无比雄伟。

处于荒草之中的牵马官。身上被雨水冲刷的痕迹显而易见,一千年前的石像生处于露天之下,急需保护啊!

温顺的绵羊和长长的胡须,静卧在陵旁,犹如宠物一般。

这边的牵马官头部缺失了一半,十分令人伤感。

牵马官背后的衣着,腰带摆放,马鞍上的花纹雕刻的十分细致。

瑞禽,之前的文章曾经说过:它有马头,龙身,鹰爪,大鹏的翅膀,孔雀的尾巴。象征着吉祥如意。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死于公元976年11月14日,享年五十岁,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他的父亲赵弘殷历任后晋,后汉,后周三朝禁卫军将领。也为儿子赵匡胤开创了一条辉煌之路。而儿子赵匡胤也很争气,年纪轻轻就结识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许多优秀将领,结为:十兄弟。还留下了千里护送京娘的故事。

公元960年,随着雄才大略的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幼子继位。身为禁军将领赵匡胤谎称辽军进犯,率军北上抗敌,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身边将士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随即率军回到开封,几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统治中国长达三百二十年的大宋王朝。

建立初期就有两名节度使李筠,李重进不服,起兵造反。赵匡胤迅速将其镇压,但也对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五代十国频繁的武将夺权(他自己也是如此)深感不安。于是决定杯酒释兵权。

有一次宋太祖召集大将,说:大家出生入死打天下,不就是为了能够多有几所田园养老,娇妻奴仆侍候吗?朕赏赐大家一大片田地和奴婢,请大家交出兵权吧!

这件事有效限制了武将的权利。但这完全是一种以腐败换团结。这些武将不再干政弄权,却侵占百姓田地,为虎作伥,欺压百姓。这可以说是赵匡胤一手造成的!

赵普是宋朝最著名的宰相之一。在他的建议下,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的方式统一中国,这与周世宗柴荣提出的先灭契丹,再挥军南下的先北后南的战略截然相反。原因是宋太祖其实也害怕辽国,上台后就让士兵在开封城外多种树木,一旦辽军南下可以拖延时间让自己逃走。

宋太祖以吃柿子挑软的捏的方式,陆续灭掉了南方的荆南,南楚,后蜀,南唐,南汉等一系列割据政权。吴越,漳泉,大理政权也都进贡称臣。

但宋军也暴露出一系列的恶行,灭后蜀强奸民女激发民变,灭南唐大肆抢掠国库,宋太祖又残酷镇压农民起义。

但是在北方的战事就不这么顺利了。宋太祖三次征讨北汉,都因北汉顽强抵抗,辽国增援,宋军粮草供应不上而以失败告终;宋太祖曾派使者去辽国希望以大量金银布匹为代价赎回幽云十六州也遭到拒绝;西北党项部落也日益崛起,宋太祖也无可奈何,只能每年赠送财物,让他们不要来骚扰自己。

公元976年宋太祖决定第四次进攻北汉,却在此时突然暴毙而亡。之后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迷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051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