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一家6个孩子考入北大,从成绩平平到学霸,究竟是靠什么?

一家6个孩子考入北大,从成绩平平到学霸,究竟是靠什么?

你听说过吗?

在一个家族里,同一辈子女中先后有6个考入北京大学,1个考入浙江大学,1个赴英国留学。

孩子学习成绩好,一靠态度,二靠习惯,三靠努力。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就抱怨,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异那么大呢?

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教导,还受到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

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其实都会有一套很好的教育方法。

但是最重要的是,父母们培养的成绩好的孩子,孩子的自制力培养,一定是成功的。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邀请了许多四岁的孩子参与这个实验。开始时,他告诉孩子们,“这里有颗棉花糖,我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等我回来时,如果棉花糖还没有被你吃掉,我就会再给孩子一块作为奖励。”

当教授离开房间以后结果怎样呢, 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最后还是把棉花糖吃了。

有趣的是,1/3的孩子并没有吃掉棉花糖,他们有些闭上眼睛等了十五分钟,有些不停地闻甚至舔上一口,有些通过玩裤子,玩手指,唱歌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的确,这段时间对于这些孩子是难熬的。

14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更强的体魄,当然学习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许多分。

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

“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在7-11岁时,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教育’的问题。”

孩子的自制力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慢慢培养。

首先,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父母规律生活、说到做到、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良好的管理和约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小孩子往往更贪恋当下的安逸,很少愿意牺牲掉眼前的快乐、舒适,去换取日后的成功和幸福。

但是当孩子能够放眼未来,勇敢的承担当下的责任,他们就会知道,那种高度的自律带来的是高效率、高自信。同时也会带给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更大的自由度。

终有一天孩子会明白,自制比放纵更幸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9678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