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也同样存在国民生产总值(GDP)这个指数内
如果你清楚GDP的定义,那么你就能理解GDP是可以“灌水”的,作为一段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衡量指标,GDP在市场价值主观因素影响下可以自带主观属性,这大概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当然这里不是从定义来发散,阐释GDP中的泡沫成分,而是从如何提高GDP层面,通过纸面文字来展开说明。
提高GDP有两条路,一条是拼命的生产商品和劳务,另一条是不断的将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提高。与其说是两条路,其实就是一条路,因为它们都是在一条打击消费和投资的路上,只是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而已。商品和劳务的极大化,造成供过于求,消费热情下降,投资激情也随之冷却;让人望而畏怯的价格,同样可以满足挫折消费和投资的目的。然而这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具有实质意义,客观价值;抬升的市场价值却像是鼓吹的泡沫,泡沫里面都是空气。
商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提升离不开通货膨胀的促动。通货膨胀就像是起泡剂,市场价值在这个催化剂下可以快速鼓胀,整个泡沫的效果可以透过下面这个小小的故事来了解。
假设一个市场上有两个交易者甲和乙,双方交易的内容物为一匹雕刻的木马,我们让他俩快速交易,而且假设这两人一开始都没有纸币,需要从银行借款。首先出售者甲将木马标价100元,乙从银行借了100元来购买;乙反过来又将木马用110元卖给甲,甲去银行借了10元来购买;接着甲要价120元,于是乙到银行再去借了10元来购买,如此往复,你会发现相对最初的价格,木马的价格可以无限膨胀,在甲和乙之间创造出所谓的虚拟繁荣,直到市场出现一匹一模一样售价为100元的木马,泡沫破灭。假设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甲乙之间木马的价格飙升至1亿,市场新出现的木马售价是100元,于是价值1亿的木马瞬间被拉到了只价值100元的地步,1亿和100元之间巨大的差距瞬间就会刺破泡沫,引发金融海啸。现实生活中,作为无形资产出让的土地就是一匹这样活生生的木马,只不过后期出让的木马被控制了出让价格,不至于以100元出售。这里只是说一个泡沫的例子,下面还是看下如何找到GDP中真实存在的部分。
GDP,即我们平常都在朗朗上口述说的一个术语,其实是名义上,就是它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内容,在剔除了通胀作用下,真实的GDP才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真实GDP的测算是这样一个原则,排除价格对GDP的影响,只反映商品和劳务数量上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基准年,以该基准年的价格为固定数,以基准年以后时间段商品和劳务数量为变化数计算真实的GDP。如果你有心去观察一下真实GDP的话,相信你会发现不少有趣的现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6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