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位声名远远盖过战功战绩的将军——李广难封难在没有战绩战功

一位声名远远盖过战功战绩的将军——李广难封难在没有战绩战功

一代名将李广不过是一位被后世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化了的名气大而战功少的典故型人物而已。

一、主客观分析李广的战功事迹

李广不得封侯,是有自身原因的。上篇文章分析过。兹不再做论述。

而按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看,李广不得封侯爵的客观原因也是不少的。不妨按史记所载的,

按时间先后捋一捋李广一生的大致军功事迹,同时作以分析:

A、汉文帝时:

匈奴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后与堂弟李蔡,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

可见,李广在汉文帝因为善骑射,抗击匈奴,已是享有名气的一位战将,虽然,李广也曾随从汉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然而,这些都是寥寥的战功。够不上封侯。再者,汉文帝时,虽有战匈奴的事迹,也是寥寥的,汉文帝时与匈奴更多是采取和亲的政策。所以,司马迁借汉文帝的口对李广给了个评价,大意是说,“你李广呀,时运不好,如果要是生在汉高祖时,凭你的军事才能,立大军功,封个万户侯绰绰有余啊。”可是说归说,战功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功,非嘴上说的功。

这是第一处,把李广不得封侯归到时运不济这个客观原因上。

B、汉景帝时:

1、七国之乱爆发,李广作为周亚夫手下的将领,确实立了不少战功,但是,当时,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了,因这一事,李广虽有战果但未得封侯。这也是最有可能封侯的一次,也算是他最有战功的一次战役。难道说这是客观原因吗,李广自身就没原因啦,实质还是他自己疏忽大意。明知自家是来平定叛乱的,却接收了叛军的梁孝王给的将军印。此次李广未立功,这不能归于客观原因。

2、再有就是,以一百骑智谋而勇敢的欺骗了匈奴几千骑,而得以安全走脱。传为美谈。主要是赞美李广的勇敢和智谋。这都没有战功的。

C、汉武帝时:

1、首先记载的是,李广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任骁骑将军,在马邑城作了埋伏,但,单于发觉了,并未能引诱单于进入埋伏。这是汉武帝时,李广最有可能立战功的一次。可惜,马邑城埋伏匈奴主将单于撤军逃走了。也就毫无战功。难道这要完全归于客观原因,是天意?主要,还是自己布阵用军的问题。

2、在“马邑城诱敌埋伏”一役四年后,李广任将军兵出雁门关,此一战,战败了,损失惨重则罢,且自己作为将领被匈奴俘虏了。

雁门关

虽然,在运回匈奴军营的路上,李广装死,趁机机智勇敢的夺了匈奴少年的弓箭与马,成功逃脱了,表现了李广的机智勇敢。但毕竟是被俘虏了,已经说明是败兵之将,然后不过侥幸得逃。如果匈奴主帅不是想收降李广,哪有俘虏了李广还让其活着,再者,匈奴兵不那么大意,李广逃跑就没机会了。

如此惨败,不但毫无战功,按军法还当斩首,李广用金钱赎为了庶民。这次用兵失败主要当是李广个人用兵的原因。

3、韩安国兵败辽西,被迁调右北平,李广被天子重新召用为右北平太守。此后,匈奴几年未有入侵右北平,李广也就没有机会立战功。可以算作没有立功的客观原因。

有意思的是,此处司马迁写到,说是,匈奴听说李广驻守右北平后,称李广为“飞将军”,于是,躲避他好几年,所以不敢侵犯右北平。这也是李广飞将军称谓的由来。这当是司马迁个人主观取向的说法。说归说,不能算是战功。反问,司马迁怎么知道匈奴不侵犯右北平就是因为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所以不敢侵犯了呢?假若真是因为怕李广,那么,之前,雁门关一战,李广战败被匈奴俘虏又是不是怕李广呢?说不定,只是匈奴戏谑李广为败军之将,戏谑他被俘虏后,逃跑的飞快,是以有了飞将军这样的戏谑的蔑称。按匈奴的用意估计是轻蔑李广用以嘲笑李广的,也未可知。

战功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你得摆出来,斩敌多少首级,缴获多少敌人多少物资。不能主观的随便说。

再者,匈奴兵赞李广是“飞将军”。这是匈奴站在匈奴的角度来看的。只是说他骑马速度快,弓马娴熟。但匈奴的评价未必客观公正,也不能算大汉朝廷的评价标准。匈奴文化相比于当时的大汉朝,都是被称为不开化的夷狄蛮夷民族,草原民族崇尚的彪悍未必有兵法谋略和文化智谋内涵,李广的彪悍勇敢很对他们匈奴的胃口。这也是可能的。

4、再有就是,李广射石。李广外出打猎,见草中有虎,张弓射去,结果却是一石头,下马看时,箭已经射入石头,李广自己也惊讶。于是再次尝试多次去射,结果无论如何射再也射不进去。这种说法,传说的性质更大,首先不说把箭射进石头不可信,就算现在拿个电钻也得几下钻。就是,李广作为一位精明的将领,且是精于弓射,那眼力是得有的吧,关键时刻看走眼,怎么能把石头看成是老虎,草木皆兵否?这样到底是赞美李广还是贬损李广?连目标都看走眼,还神射?可见,李广射石,杜撰传说的性质很大,以讹传讹,赋予李广神话的性质而已。就算是真事,这也不能作为是征战的战功。对封侯爵毫无功绩可言。

5、后来,跟随卫青大将军从定襄出战过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这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归罪客观原因呢?且算是主客观原因都有吧。

6、李广与博望侯张骞从右北平出战过一次。李广领四千骑兵,张骞率领一万骑军,分两路进军。结果,行军约几百里,李广被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及儿子李敢的勇敢奋战倒是体现了。张骞呢,第二天才赶到,李广才得以解围,险些又被俘虏。此役,张骞行军迟缓被军法判为斩首,用金钱赎而为平民。李广虽有战功射杀了匈奴好几位将领,誓死力战,但几乎全军覆没,功过相抵,毫无封赏。这个张骞的责任巨大,但李广存在逞个人才能突击冒进没有呢?算是张骞导致的客观原因不利于李广吧。

霍去病雕像

7、再一次出战就是最后一次了,也就是李广六十多岁了,百般恳求下才得以允许与卫青、霍去病一起北击匈奴主将单于。而这一次他却又迷路了。也毫无战功,且面临着行军延误的罪责。激愤慷慨的他情不自禁的自刎了。这就有些逞能了和感情用事了,李广个人原因巨大。

从以上记载的李广出征的事迹客观的看,李广一生确实没有多大战功。说完全是时运不济命运不好的客观原因导致显然说不通的。事实上,是主客观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主要还是李广的个人的问题。

同是在当时的汉朝的客观环境,别的很多将军为何就立了战功?偏偏李广不得?是命运而至?不全是吧?

但是,无论如何说,李广的战功呢,比霍去病、卫青等这样年轻有为的立了赫赫战功的大将军他战功呢?

综合上面分析可见李广在世时及去世后的名气却是远远盖过他的才能和功绩的。甚至比之霍去病、卫青都有声名。

何以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呢?

二、飞将军李广典故效应的形成:

我想,主要是,李广确实有一定的才能,又是积极进取,立志戍边卫国的将军形象。再兼,极想立大功封侯,可是一生未遂志,未得封侯,一遗憾也。最后自杀了,二遗憾也。

这两种遗憾和他的积极进取立志戍边卫国的精神促使了李广的形象和声名在当时和后代渐渐远远大于了他的才能。也就渐渐形成了飞将军李广的各种典故应用。

尤其是去世后他的名气更是虚夸的成分大。他的事迹及形象很有代表性的符合了后人抒情言志的需要,渐渐就成了很多艺术化的典故。一生与匈奴战了七十多回,乐此不疲,到了六十多岁了,已是退休的年龄了,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雄心壮志的要战匈奴主将单于及其匈奴大军。这种保国戍边,英勇善战,虽死不惜的形象是后代人戍边卫国立志捐躯的典范形象。李广虽是自刎了,恰是他这种自刎,才使他的形象更悲壮刚毅。为将者就想着立功争名,李广一心想着要立战功封侯,这种争功争名恰是古人积极进取的形象,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显达名扬,以遂平生志。然而一生积极进取征战立功,却终没有获得如愿以偿的战功而被封侯,这种遗憾,符合了后代人无论是仕子文人墨客还是征战郁郁不得志的将军,用作以抒情言志的很好的典范形象。

比如,王勃《滕王阁序》有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就是拿李广致死未得封侯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种用意。典故取其寓意。典故这东西,多指一种常见的意义,有种约定俗成的意思,可以是关于历史人物的、典章制度等的故事,也可以以传说神话等。比如精卫填海,这就是个典故,可是这只是个神话传说。后人约定俗称取其寓意而用而已。至于具体追究,未必符合客观事实。

“飞将军”、“李广难封”、“李广射虎”等关于李广的典故,有些符合客观事实些,有些更多也是传说,是在传播中不断被艺术化的约定俗成的形象,主观成分就很大,取其寓意,多是艺术成分的东西,未必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再比如,王昌龄有诗,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就钻牛角尖的非要论文式的考究“龙城飞将”到底指谁?这是不符合诗言志的用意的。“秦时明月”还能探究是哪年代的明月几时几点的明月嘛?汉时关,还能具体查究下到底是那个关?不教胡马度阴山,还能非要具体查究下到底是那匹“胡马”?胡马代指匈奴军马而已。同样,龙城飞将,用典用故,都是模糊的笼统的代称。诗要言的是志,是抒情。“龙城飞将”,是代指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猛将勇将。非要说飞将就是李广,这是不合诗意用典的。可以有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广大的勇猛的保家卫国北击匈奴的将领,但绝对不止于飞将军李广的形象。飞将军李广、李广射石等典故的形成和不断被后人使用便使李广的形象更突出。所以,他的声名就显得大些。但这些都是文学艺术化的东西。艺术性的东西主观性成分本来就大,艺术性的成分多了未必符合客观事实。

综上,也就是李广的英勇、立志报国、但悲壮的形象及其遗憾促成了他突出鲜明的形象。就是因为李广最终那么遗憾,后代诗人词人等才借以用李广的形象作为典故来言志抒情。而恰是这种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化了的形象越来越使李广有名气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603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