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奇隆聊时尚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古人并不像现代人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但们也有着自己喜欢的娱乐项目。每到冬季来临的时候,结冰的河流、湖泊就成了人们玩耍的好去处。今天我就来聊聊古代北京城里的老百姓的几种冰上活动。第一种是冰嬉。冰嬉在清代十分流行,皇室及百官都时此非常推崇,乾隆皇帝甚至把它定为国俗。冰嬉一般会在冬至后举行,地点是西苑太液池,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人们在这片结冰的水域上举办各种活动,有冰上射箭、冰上杂技、冰上蹴鞠(类似现代冰球运动)等,它们不仅有娱乐的功能,也有着演武的性质。我们在清代宫廷画家的画作上就能看到当时冰嬉的场景。
西苑太液池
第二种是滑冰,也叫做冰上滑擦或者溜冰。滑冰需要用到有铁齿的溜冰鞋。据史书记载,这种运动“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民国时北京有很多溜冰场,有的为了吸引人流,还会在节假日打折呢!第三种是冰床,也叫做拖床。三四个人坐在带冰刀的木床上,一个人在前面拉动木床上的引绳,拖带前进。古人说它“以供行客,其捷如飞”,恰好说明了冰床的功能和特点:一是相当于冬天的“出租车”,二是在冰面上行驶速度很快。其实与冰相关的娱乐活动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冰灯。放在门外让它结冰,第二天早上就能看到漂亮的冰花。如果天气不够冷,把水杯放到冰箱里也是可以的。
冰灯
冬至日,在古代是地位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我们经常会听到“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冬至这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祭天、吃饺子等等。从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数九”寒冬。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九九消寒”这个习俗。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虽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太阳照射的时间会一天天长起来,但是从这一天开始,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才正要到来。古人们,尤其是生活在北方的古人们,御寒条件差,没有我们今天常见的暖气和空调等高级取暖设备。对古人讲,冬天是个威胁和考验。他们会觉得冬天实在是太漫长了,期望着冬天能早点几过去,恨不得一天一天地数日子。
祭天
在冬天,人们不能像在春天、夏天那样,可以随便到室外活动,所以他们就想方设法在家里安排一些娱乐活动,用以打发时间。于是,有一项习俗,在冬至之后就开始出现了,这就是“九九消寒”,其中最有名气的活动,就是绘制“九九消寒图”了。从冬至这一天算起,以九天为一个单元开始数,一共数九个九天。我们度过这漫长的八十一天之后,春天就来了,这就是九九消寒。为了便于数九,人们发明了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样式很多,大致有文字、圆圈、梅三种,内容是文艺范儿还是通俗范,形态是鱼形还是葫芦形,全看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
梅
今天,我就来给你介绍几种。有人说文天祥曾经设计过消寒图,据说被捕之后,被押送到了北京,那时北京正值严寒,关在狱中的文天坚信,总有一天春天会到来,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于是,他就在墙上画了八十一个格子,每天在格子里涂上一个点,当把八十一个格子涂满之后,春天就来了。因此有人说,文天祥给我们设计了一种九九消寒图。有人喜欢《帝京景物略》里记载的九九消寒图。这是种有艺术气息的消寒图,以梅花为原型,只把梅花花瓣的轮廓勾勒出来,不填充颜色,叫作“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人们每天在其中一个花瓣里涂上颜色,当把这八十一个花瓣涂好,春天就来了。
文天祥
有时候,在九九消寒图的两边,我们还会见到一些诗句,比如《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的“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朗朗上口,我们今天读起来仍觉得饶有趣味。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据说在皇帝家非常盛行,这是由道光皇帝的全贵妃,也就是咸丰皇帝的母亲发明的。她特别有才华,特别有智慧,特别美丽,好像这几样优点都占全了,道光皇帝在她十四岁一进入宫中的时候,就封她为贵人了。
道光皇帝绘画
这位全贵人,十五岁晋升为全嫔,十六岁当上全妃,十八岁就被封为全贵妃,是清朝众多后妃中晋升速度最快的一位。她发明的九九消寒图,是一句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写出了迎春的美好寓意。请你把这几个字在手心里写一遍(要记得写繁体哟),你会发现,这九个字每个字都有九画,一共是八十一画如果每天写一笔,当把这九个字写完,春天就来了在九九寒冬,古人有时会举办消寒会,写消寒诗,聚在一起喝酒吟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3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