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剧照
和珅虽然是清朝第一贪官,却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外交方面,他与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的斗智斗勇最为出色,堪称一位出色的外交官。
乔治·马嘎尔尼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于是派乔治·马嘎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该事件是晚清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因英国提出扩大通商及礼仪文化冲突等因素被乾隆拒绝,此事件被当作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错失的一次良机。马噶尔尼使团此次的旅行,将晚清时期迂腐的社会现状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回国后就向英国王室汇报了这个情况,英国便萌发了想要侵略清朝的想法,于是便开始向清朝倾销鸦片。在乾隆会见马嘎尔尼47年后,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期间,乾隆命和珅为清廷的首席代表与马嘎尔尼进行读判。当时许多清朝官员以天朝上国自居,妄自尊大、傲慢无礼,而和珅则表现出一位外交官的手腕,既彬彬有礼又不失原则,因此给马嘎尔尼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访华失败,马嘎尔尼虽然非常失望,离华之后,却仍说了一个人的好话——和珅,称赞他是“中国的首相”!马嘎尔尼的副使斯当东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称赞和珅是一位具有上等教养、成熟的政治家。那么,贪官和珅为什么得到英国使团的交口称赞呢?
*完美解决英使臣朝见乾隆的礼仪争执,保留了双方体面
乾隆召见英使
在谈判中,双方一个重要分歧就是关于英国使臣与乾隆皇帝见礼该怎样执行的问题。在乾隆帝和文武百官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外邦进贡,谒见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当属必然。而英方则坚持单腿跪地,一只手轻握皇帝之手,以嘴吻之。因为,当时的英国已经成为西方第一强国,马嘎尔尼认为英国的尊严不能被侵犯,跪倒尘埃是国家的屈辱,对东方大国这个未接触就先高高在上、主导地球、设计世界发展的要求觉得不可思议。乾隆帝闻报很生气,下令降低接待规格。为了说服马嘎尔尼,和珅不像其他官员那样固执坚持,而是和他谈古论今,并援引了荷兰、葡萄牙贡使觐见顺治帝行三跑九叩礼之先例。在和珅的协调下,双方最后达成了单腿跪地但不吻手的折中方案。但是和珅知道乾隆好大喜功,十分要面子,他就没有直接告诉乾隆双方达成的折中方案,而是在朝见乾隆的时候把英使臣安排的远远的——最终英使臣只跪一条腿的事情乾隆没看见,就过去了。同时和珅又安排马嘎尔尼带着副使老斯当东的儿子小斯当东(当时只有十三岁,但会说一些汉语)来觐见乾隆,乾隆老爷子见一外邦小孩子会说中国话,高兴得不得了,当即把自己的一个槟榔荷包赐给了小斯当东(现在保留在大英博物馆)——这么高兴,哪还管跪没跪? 结果,马嘎尔尼离华之后,就说了一个人的好话——和珅,马嘎尔尼称赞他是“中国的首相”!
马嘎尔尼访华
*谈判有理有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曾因建议乾隆同意与英国通商而差点被砍头
应该说,马嘎尔尼访华的目的就是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他为了来华可是做足了准备,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大国,所以他准备了一份大礼,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地球仪,纺织机,蒸汽机,迫击炮,步枪等等 。可是清政府却不以为然,让马嘎尔尼非常的失望。马嘎尔尼又向清政府提出了六项要求: 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 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 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 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 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显而易见,这些要求一部分是属于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要求,一部分则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如割让岛屿一事,清政府决不能接受。面对这种情况,和珅认真研究和区别对待。对有侵犯中国主权的要求,都被和珅断然拒绝;对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要求则经过谈判,加以修改。经过与英国使臣的接触后,和珅以一位合格政治家的眼光还是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大清赶上世界发展潮流的一次机会,因此他曾经向乾隆建议,大清朝应该顺应当前的世界发展趋势和英国互通贸易互相学习。不想乾隆皇帝对此十分气愤,差点叫人砍了和珅的头。和珅看出来乾隆皇帝是真的动气了,因此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和珅向乾隆提建议
当然,乾隆不接受建议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他是怕清朝与英国通商后,大清的子民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与先进思想后就不好管理了,毕竟他是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所以他就十分抵触马嘎尔尼带来的这些东西,也不愿意通商,遂导致了后来的后果。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乾隆皇帝答应下来了,也许大清从此就步入了新的阶段,并开始发展科学技术,这也许就可以改变国运,避免日后受到列强的欺压了。
各珅
乾隆帝示意马嘎尔尼使团应于十月七日离京回国。可是马嘎尔尼不甘心,他们在京城长期逗留,要求举行谈判,暂缓回国,企望寻找机会。因为向乾隆提了和英国通商的建议而差点丢掉性命的和珅为了尽早送走这位瘟神,完成乾隆的交给他的任务,和珅最初以天气太冷、河将上冻不利返航为由委婉地逐客,结果无功而返。接着他又径直将乾隆回英王的国书送至英国使团驻地,这样,马嘎尔尼使团才不得不启程返航。对此,斯当东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说,和珅“自始至终殷勤地尽到招待责任,体现出一位有经验的廷臣的礼貌和上等教养;和珅态度和蔼可亲,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3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