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封禅泰山”,秦始皇的心理

“封禅泰山”,秦始皇的心理

“封禅泰山” 并不是秦始皇首创的,其实在炎帝当氏族首领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封禅泰山的记载,之后72帝王封泰山的事实也都是有据可查的。

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开篇里记载: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封禅泰山的具体仪式是: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而当时举行封禅有着非常重要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改朝换代,换句话说就是“异姓而王”。 其二就是致太平,也就是出现太平盛世。其三就是帝王有德,最后就是符瑞现,也就是说要出现吉兆。

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要求十分严苛,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可以举行封禅仪式。

“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也正是因为这样,“封禅泰山”成为了百姓心中一统天下帝王所行的国家大典。百姓们会有这样一个观念,谁要当皇帝,前往泰山举行封禅仪式是必要的程序,如此才算真正走马上任。

秦始皇自然也听说了,于是开始计划封禅,他认为自己的封禅之举可行性很高:

首先,秦始皇的祖先也是普通的老百姓,家庭背景并不好,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被封侯,渐渐迈入上流社会。

这段不美好的历史,深深埋在秦国统治者心中,于是在他美好时光到来之际,他寻找一切途径来炫耀自己的功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全国,全部都是不世之功,如此值得骄傲的功绩,怎能不让世人皆知?

其次,古时候祭祀天帝的权力逐渐成为帝王的标志,谁来封禅,谁就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秦始皇耗费半生精力,才成为统一中国的始皇帝,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第三就是他个人信仰的驱使。君权神授不仅仅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同时也让秦始皇觉得这是巩固自己统治的重要途径。

秦始皇即位的第3年,率领文武大臣开始千里东封泰山的行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268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