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龙泉宝剑 | 刀剑是进攻性的杀伐利器,古代尚且不禁,为何偏偏禁毁防御性的甲胄

龙泉宝剑 | 刀剑是进攻性的杀伐利器,古代尚且不禁,为何偏偏禁毁防御性的甲胄

龙泉旅游

随时随地了解龙泉旅游那些事儿

在冷兵器时代,刀剑是利器,是攻击性武器。甲胄是防御性武器,本身并没有攻击性,只起防身的作用。

但奇怪的是,古代除了秦朝、元朝等少数朝代外,基本上都不会禁毁刀剑。就算是秦朝,禁毁得那么厉害,韩信还经常搞一把宝剑来悬挂在屁股上,到处张扬,根本就没人管他。显然,秦朝禁毁刀剑,也只是在初期。几年过去,对这种事情就不闻不问了。

但是,作为防身所用的甲胄,却基本上是历朝历代严厉禁止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周亚夫晚年的时候,他的儿子见他要不行了,就买了五百副甲盾(甲和盾都是防御性武器),准备等周亚夫去世后烧给他。结果这件事被人告发,说周亚夫想造反。周亚夫被抓起来,廷尉审判他的时候,他说明了用途。但是廷尉依然判他有罪。当时的皇帝汉景帝也默认他有罪。最终周亚夫气不过,绝食吐血而死。

别说周亚夫气不过,就是我们也替他抱不平。如果是五百副刀剑,拿在手里,在战场上还可以冲杀一番。五百副甲盾,只能起到防御作用。而如果真是想造反,光靠防御能起到啥作用?但居然被说成要造反。

很明显,在古人看来,甲胄作为造反的象征意义,是超过刀剑的。

最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是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给误杀了,愤怒的努尔哈赤,拿着父祖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反抗明朝,最终成功建立后金。

其实,努尔哈赤的父祖留下的武器,岂只有十三副铠甲。刀剑肯定是不少的,远远多过铠甲的数量。可为什么,历史上并没有说努尔哈赤拿着多少刀剑起兵,却反而说他拿着铠甲起兵呢?这就是甲胄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

那么,古人为什么对甲胄如此重视,把它列为禁毁武器,反而放任刀剑呢?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古代一般不禁毁刀剑。

不禁毁刀剑,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刀剑没办法完全禁毁。因为刀剑除了是武器外,还是生产工具。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只不过生产用的菜刀、砍刀、镰刀,和在战场上用的刀剑有一些区别罢了。但是这也没办法严格区别,不能说某一个东西就是生产工具,某一个东西就是上战场的武器。

二是对刀剑的禁毁其实并没有作用。因为你没办法禁毁生产工具。一旦战事爆发,生产工具,照样可以作为战争武器。就算不方便,把这些工具拿到铁匠铺,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适合战场杀敌的武器。

三是古代的刀剑还有饰物的作用。古代的刀剑,常常作为装饰用的东西。上面再镶上金银珠宝等。这是古代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一种爱好。这种爱好,没办法一夜之间就给大家夺去。所以也没办法禁毁。

那么,刀剑这样的利器没办法禁毁,为什么却要禁毁防御性的甲胄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恰恰就在这防御性上。

刀剑这些东西,当被查到的时候,你可以解释为生产工具,解释为饰物。但是甲胄被查到后,怎么解释呢?因为这个东西只有在战场上才有用。离开了战场,还有什么用呢?总不能说为了防身吧?

如果你说为了防身,问题也来了。这种只在战场上才防身的东西,你不上战场,防什么身呢?你觉得是用来防身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想上战场。而想上战场,肯定就是造反了。

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五百副甲盾,周亚夫说是冥器。当时廷尉就问他,你难道是想要去阴间造反吗?这个话,一般人都觉得,是廷尉揣摩汉景帝的圣意,故意刁难周亚夫的。但其实廷尉说的并没有错。不想造反,无论在阳间还是在阴间,甲胄都是没用的。为什么要买呢?

正因为这样,甲胄在古代才被严厉禁止。

来源:龙泉宝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745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