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一直令中原王朝头疼,从匈奴到突厥,从契丹到蒙古,历朝历代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也是煞费苦心,费尽心机。武力征服,分化,和亲,赔款,再不行就筑长城,可以说用尽了各种方法。
蒙古骑兵
到了元朝末年,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起兵反抗蒙元暴政,把蒙古人赶走了,建立了明王朝。虽然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但蒙古势力一直盘踞在大明北方。朱元璋数次派兵攻打北元,永乐大帝朱棣也五次亲征蒙古,同时大明又修建长城,设立了九边重镇,为了对付蒙古也是劳心劳力。终明一朝将近三百年也没有解决蒙古问题。而到了清朝,康熙时候就完成了对蒙古大部的征服,到清朝乾隆时期,随着漠西卫拉特蒙古(准噶尔)臣服,标志着整个蒙古彻底并入清版图,总共不过百余年。
明与北元
这样一看,明朝一直搞不定蒙古,清朝很快就解决了蒙古问题,感觉这个事情上清比明更有方法更厉害,那么真是这样的么?
目前认为在征服蒙古这个问题上,清比明厉害的主要有以下观点:1.满清战斗力更强强,蒙古打不过满清。2.满清在蒙古推行了喇嘛教,削弱了蒙古人口以及抵抗精神。3.和亲和蒙古通婚,建立盟旗制度,拉拢和分治蒙古。
清军剧照
这些确实是史实,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观点是很片面的。首先战斗力问题,满清战斗力确实强,比蒙古强,比明末的明军强。但明朝初年的时候明军战斗力是非常强的,甚至到明中后期,明朝打蒙古还是胜多负少的,所以单纯论武力解决蒙古问题是站不住脚的。其次,推行喇嘛教,削弱抵抗精神,也不准确。蒙古准噶尔汗国全民信奉藏传佛教,但抵抗也最激烈,时间也最长。乃至乾隆不得已下令进行灭绝屠杀。为了推行喇嘛教进行减灶效果也站不住脚。从清初蒙古216万人到清末171万人,人口幅度并没有巨幅锐减,更多是战争和草原承载力造成的。再次,和亲通婚,建立盟旗制度,明虽然无和亲,但历史告诉我们和亲是无法令游牧民族臣服的。盟旗制度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仅靠这一制度就能消除困扰中国2000多年草原游牧民族问题,显然是不靠谱的。
平定准噶尔
既然在蒙古问题上不是大清比大明更厉害,那么为什么清朝会解决了这个明朝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有三大原因
一、沙俄的崛起与扩张,进一步压缩了蒙古的实力和生存空间。1578年沙俄势力越过乌拉尔山脉开始东侵,1636年势力到达鄂霍次克海,整个西伯利亚成为沙俄的地盘。蒙古各部游牧区只有南迁。
二、火器的发展让蒙古骑兵优势不在。明末的时候西方先进的火器以及技术传到我国,到了清前期火器进一步发展,彻底拉大了对蒙古草原军事力量的优势。清朝初年,清军多次用火器平定蒙古各部的叛乱。
火器
三、生产力的发展使蒙古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育种技术的成熟,培育出了可以在草原种植的小麦,筱麦。明末玉米,土豆等适合草原种植的农作物的传入使种植业进一步发展。随着民族融合以及先进技术的传入草原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开战转向定居生活,从游牧转向农耕,有饭吃,能吃饱。蒙古人越来越趋于稳定。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所以说,蒙古的被征服,是输给了时代,而不是因为满清更厉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