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论是一种害人不浅的东西:没有自理能力,就要借力来吃喝拉撒;没有生存能力,就得求人来扶危济困;没有学习能力,就会枉然功败垂成、缘木求鱼;没有竞争能力,就做日复一日的瓮中鳖、井底蛙。大意是,缺了各种能力,来路终归要进退维谷、举步维艰。然而,被各种与能力相关的词条绑架,人又容易背离初心、失掉快乐。更可怕的是,就连快乐,都是一种能力。
适应环境,会快乐
也不知道是原自某种先天遗传,还是因为缺乏一些后天引导,又或者只是智识未到,8岁的大女儿爱抱怨:作业多,玩乐时间少,游戏装备简陋,等红灯的时间长,妈妈的车子“臭”等等。归结起来,无外乎是外界事物让“我”不开心,是客观环境让“我”不快乐。这种时候,我总以不变应万变,扔一句“人不能改变环境,但能适应环境”。话虽生硬,那道理与“不如意事常八九”一般,消极的是双手一摊的无能为力,积极的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筚路蓝缕。换言之,接纳现状,不纠结不可控的部分,才不至于跌入心情黑洞,自己苦了自己。
解决问题,会快乐
有句话说,“年纪越大,越不快乐。”我想,这大体上属于年岁渐长、阅历渐丰,以及物换星移、世易时移的必然产物。就像得陇望蜀、欲壑难填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已经领略过高山仰止,你不会再敬畏曾经脚底的一马平川。想要的多了,不想要的来了,都是问题。比如涉世之初,我们只解决肚子问题;婚恋之后,我们要解决房子问题、车子问题;而人到中年,我们得长长久久地恁对孩子问题、票子问题,以及事业、家庭和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平衡问题。然“重压之下,必有勇夫”,不论男兵女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际,随着难关渐次攻破、问题陆续解决,没有一种更酣畅的洒脱,能更好地诠释那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的轻快与祥和。
把握当下,会快乐
挺长时间之前,以及更长时间之后,我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刻只做一件事”和学习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分割”。换句话说,我们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段,面对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职)能、起到不同的效用,必然要摆不同的姿态、持不同的立场、拿不同的语气,去心悦诚服不同的人。为此,我们被人为和天然地碎片化、集约化,从一个个时光格子间里汲取养分、艰难收获。惟其如此,诗人说“岁月长,衣衫薄,来日方长”,无非告诫我们要闲庭信步望花开花落,要宠辱不惊看细水长流。
一般意义上,人越长大,越四面楚歌。为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窖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而是酿造自己的快乐,以及修炼自己“快乐的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