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现在到了夏季的末尾迎来了秋季的凉爽,天干物燥,很多小宝宝都出现了流鼻血的情况。很多老年人认为,这并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夫妻们来说,当看到宝宝出现流鼻血的现象之后,则会十分的紧张,甚至产生不好的想法。
月月家的孩子今年快五岁了,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容易流鼻血,一开始父母没当回事,单纯的以为是孩子总喜欢抠鼻子,所造成的流鼻血。可是有一次,妈妈陪孩子一起看书,眼看着孩子开始流鼻血,虽然孩子没太大感觉,但月月还是很紧张,便赶快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家人还是十分担心,生怕出现一些不好的结果,害怕会看到“白血病”之类的字样。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医生的一句“孩子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天气干燥导致的流鼻血,多喝点水吃点水果就好了”。听到医生这么说,月月才放心下来。
孩子流鼻血主要因为哪些原因呢?
外力因素!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抠鼻子的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大海下手有轻重,而且鼻粘膜相对孩子来说发育较为完善。然而小宝宝就不同了,他们的鼻粘膜比较薄,很多时候下手比较狠,很容易使鼻粘膜受损,从而导致流鼻血。
疾病!孩子流鼻血的区域通常是在鼻子中隔的前三分之一毛细血管网区,因为孩子的毛细血管比较脆弱,一旦受到外部刺激,则很有可能造成感冒或者鼻炎,这些都会让孩子的鼻粘膜因为受到刺激而肿胀,在挤压之下毛细血管就会破裂,从而引发孩子流鼻血。
除此之外,白血病患儿因为癌细胞的骨髓内的增加,阻碍了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使得血小板急剧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孩子经常流鼻血。
气候!夏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是孩子流鼻血的高发期,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空气十分干燥,刺激宝宝的鼻粘膜,从而导致流鼻血。近些年来,一种“毒气”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新装修的放屋里,各种材料家具都会释放出有毒气体,不仅会降低成年人的抵抗力,还对对孩子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饮食搭配不合理!一般孩子流鼻血多数原因都是因为上火,而主要引发上火的根源就是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水果,长此以往宝宝体内就会缺乏维生素,很容易导致流鼻血,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败血症。
当宝宝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保持冷静!流鼻血不是大动脉破裂,没有规定说一定要让家长在几分钟内解决好,所以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冷静,这样不仅有助于科学的处理问题,还能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毕竟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家长要淡定并让孩子平静下来,从而减缓血液的流速,降低血压,减少血液的输出。
保证姿势的正确!在大多数人眼里,“快把头仰起来”通常是孩子流鼻血后大家的第一反应。这种做法在民间流传了很长时间,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是正确的。
因为孩子在流鼻血后把头仰起来,并不会让血液倒流回去,反而会容易让鼻血进入到鼻腔和胃里,让孩子出现窒息和反胃的情况,正确的姿势则是让孩子保持站立状态或者坐下,不能躺着,也不要把头往后仰,最好向前微倾,才能尽快止住鼻血。
保持按压动作!按压动作是十分关键的,家长帮孩子按压住鼻翼,大概保持5至10分钟,可以减少出血口的横截面积,对于人体的凝血功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压力作用下,毛细血管供血不通畅,能尽可能避免大量的流血。
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在按压的时候不要去反复查看孩子鼻子的状况,如果按压将近半个小还是止不住血,则就要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个人不是很建议大人随意往孩子的鼻腔内塞东西,尤其是没有经过消毒的,例如纸巾等物品,因为看上去干净,但实则有很多的细菌,以免遭到二次感染。
在平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孩子流鼻血的现象?
注意饮食健康!很多孩子都十分的挑食,但是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家长一定要进行督促,让孩子多吃蔬菜,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天还要保持水分的摄取,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
因为缺水不仅会让孩子出现流鼻血的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导致肾脏衰竭。营养不良等情况。一些容易导致孩子上火的食物尽量让孩子少吃,像是一些干果、荔枝等食物,有可能会干扰孩子的内分泌,从而出现不良反应。
保持环境的湿润!保持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避免刺激孩子的鼻粘膜,家长可以在家中放上加湿器,增加室内的湿度。或者放几盆水,亦或是拿湿毛巾给孩子擦一下鼻子,注意力道。
修剪指甲!对于小孩子来说,不让他们抠鼻子,或许很难做到,那就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经常对孩子的指甲进行修剪,避免在不经意间伤害到自己。
总而言之,流鼻血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所以家长无需过分担忧,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稍加关注尽早解决即可。当然,如果发现孩子长时间大量出血,那么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以防后患。
我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一位2岁宝宝的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大家遇到问题,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
更多育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我,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分享给更多的人,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