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人造肉:下一个新风口?

人造肉:下一个新风口?

人造肉最近很火。8月,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引入人造肉美食;这个中秋节,人造肉月饼推向市场;人造肉汉堡9月面世……这把“火”从大洋彼岸烧来:今年5月5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最近,这家公司又在与肯德基联手试水人造肉炸鸡块。备受资本青睐的人造肉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商机?

人造肉美食在内地亮相

9月12日,2019年淘宝造物节在杭州锅炉厂老厂房开幕。在人造肉展区,试吃者络绎不绝。前来参展的香港食物科技公司Right Treat为人们提供了汉堡、狮子头、卷饼等多款人造肉美食。

展台前,公司创始人杨大伟兴奋地告诉记者,公司带来的产品由加拿大的研发团队历时两年研发,这是首次在内地公开亮相。“肉嫩多汁,似乎还有点韧劲。无论是形态还是口感,足以以假乱真!”南京市民王先生拿起人造肉肉丸塞进嘴里,一番细嚼慢咽之后,如此评价道。记者现场品尝后也发现,人造肉闻起来带有淡淡的肉香,入口细嫩、肉质松软,只是在鲜味上和真肉仍有一定差距。

相对于“人造肉”的称呼,杨大伟更愿意将自己的产品Omnipork称为“新猪肉”,他告诉记者,新猪肉质感媲美真猪肉,采用纯素蛋白质配方,主要配料是豌豆、大豆、冬菇和米,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氨基酸,而且零胆固醇、无抗生素、无激素,与真正猪肉相比,其饱和脂肪低86%,热量低66%,却能同时提供膳食纤维、钙质、铁质。目前,新猪肉作为食材原料,已成功进入香港多家星级酒店。

记者从现场获悉,9月底这种人造肉将在天猫国际上线,采用速冻冷链存储,手机下单,快递到家。不过,人造肉的价格并不便宜,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袋净重230克的Omnipork售价为港币43元,折合每斤售价约为人民币80元,价格高于当前的真猪肉价格。

在此之前,人造肉月饼已经抢先一步。9月6日,号称“首款国产人造植物肉”的“珍肉”月饼正式登陆淘宝平台销售,每盒月饼售价88元,总共发售3000盒。记者在淘宝搜索发现,目前,该企业公司店铺内仅有一款“植物蛋白肉月饼”产品,并且显示已售罄。

国内人造肉企业专注于“素食”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吴江的一家制造人造肉的企业。这是一家专做素食产品的公司,该公司一位副总经理介绍,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靠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另一种是从动物身上抽取干细胞,把它扩增培养成肌肉细胞,并且分化成肌肉纤维而成为“肉”。目前国内即将推出的第一代“人造肉”,实际上就是植物肉,这家公司生产制作的也是这种产品。

平时,市民也能买到素鸡、素鲍鱼等食材,这是不是就是人造肉?这位副总表示,这些就属于最早的植物肉,但它们的口感和真肉差距较大,在技术上也停留在加工的层面。现在所说的人造肉,在感官体验上更具有颠覆性,通过科技支撑,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我们今年8月份与深圳一家人造肉品牌达成合作意向,相信研发制作规模化以后,植物肉产品会比真实的肉价格更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人造肉公司主要有宁波素莲食品、深圳齐善食品和江苏鸿昶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技术和产品都较为成熟,产品都专注于“素食”。

与国外较为成熟的人造肉技术相比,国内素食企业还需要攻下哪些技术关口?“人造肉技术主要难点有人造肉制品重塑成型技术、肉色的模拟技术、肉中香味物质的合成技术、肉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技术等。”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烹饪与营养系主任孟祥忍博士告诉记者,国内生产的素食主要模拟肉类成品和半成品,比如素香肠、素红烧肉、素龙虾等,在某种程度上是模仿肉制品味道或外形。而国外新一代人造肉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大分子物理等技术,将大豆蛋白结构转换成肉类的纤维状结构,实现对动物肉的全真模拟,其可塑性强,这也是国内企业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

人造肉行业前景可期

排除价格因素,消费者愿意接受人造肉这样的产品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部分消费者。试吃过人造肉汉堡的陆女士说,人造肉汉堡中的肉是豆制品,口感还不错,但是如果让她选的话,还是会选择真正的肉汉堡,毕竟口感上更胜一筹。“而且什么东西沾上‘人造’两个字,总觉得不安全,吃的东西还是天然的更放心。”陆女士说。

不过,对于习惯素食和因为身体疾病不能吃肉类的市民而言,人造肉显然是他们的福音。市民程先生因患有肝炎,长年不吃动物肉。听说人造肉即将上市,程先生表示,人造肉让他们这些“肉师傅”解了馋,又能避开肉类带来的身体负担,何乐而不为。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彭小晶博士表示,只要加入的调味料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人造肉本身并没有问题。而且人造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无胆固醇的产品,对于人体健康有好处,同时也迎合了一些素食主义者的消费需求。

除了更加健康,人造肉也更加环保。畜牧占据地球近一半的土地资源,18%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来源于此。如果依照人们现在的消费方式和对肉类的依赖,会给地球造成极大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人造肉的营养成分可控,可以培育出适合各种人群的“肉类”。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吃到的人造肉可以实现“私人定制”。

目前,人造肉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并进入了大型连锁餐厅,而在国内,人造肉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应当抓住我国传统的素食文化和当前大健康饮食消费需求,运用多年来制作素食积攒的经验,不断改进人造肉质构,努力研发迎合国人口味的肉类香精。”孟祥忍认为,我国制作人造肉常用大豆蛋白,相比于国外常用的豌豆蛋白,其成本更低,只要解决好去豆腥技术,人造肉作为食材应用于餐饮,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彬彬 蔡 逸 实习生 皮忆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7563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