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相见时,他落泪了!24年前杭大后门的网红面馆老板来师傅,我们找到了

相见时,他落泪了!24年前杭大后门的网红面馆老板来师傅,我们找到了

生平见到两个不是自己亲人的会伤感,一个是烤小黄鱼的老杨,一个就是来师傅。这两位,我都认识二十几年。两年前见到老杨时,他已经不是拿着大把小黄鱼,在旅行者酒吧风风火火,楼上楼下疾走如风的老杨,而是拄着双拐,老远就认出我,却不能走上前和我握手。


来师傅面馆1995年就有了,老板姓来,是河北人,饺子和拉面做得特别好吃。最近,有读者问来师傅搬到到哪里了,自己当年非常喜欢,经常去吃,已经十几年没见踪影,想让记者帮忙打听一下。

真是好巧!20多年前,我也是来师傅的常客,那位吃货长长的留言,看的我也是满满的回忆,也好想找到来师傅,再吃上一回。一番电话、微信以后,竟然有了消息,来师傅就在下沙工商大学的笨笨熊美食城里。于是,立刻前往。

见到来师傅时,一下都没认出来,相比24年前,他发福了不少,但从他的轮廓和拉面娴熟的动作,让我确认,就是他了。没想到,等他摘下口罩,看到我时,就大步地迎上来,说:“你就是当年特爱吃凉粉的那个客人”。

天呐,我的识别度这是有多高啊,24年了,都能被人一眼认出来。

“我24年前的老客人来看我了。”他兴奋地告诉店里的伙计们,这时,我注意到,他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有点激动:“这店刚刚开不久,就有好几个你这样的老客来找我,这么多年了,你们还惦记着我,太让我感动了。”

一番回忆以后,我问来师傅:“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亲自拉面啊,对员工不放心么?”。没想到,对来师傅来说,我这个问题太扎心了。原来,他2004年的时候,在广州投资开了一家大酒店,曾经被好多人叫“来总”。后来,亏了五六百万,现在的这家店是重新起步。

来师傅说,自己的店2003年在文二路时,已经有230平方,一天能做1万3千元营业额,在当时算是很厉害的业绩,思想上就有些膨胀,也不够谨慎,结果投资失败了。前几年,在淮南开了一家店,生意稳定了,交给儿子管,安顿好下一代,自己再开始创业。

来师傅大名叫来兵林,1995年,28岁的他还是个无证流动小贩,骑着三轮车在文三路杭大一带卖面条,他发现有一家餐馆老板有转让店面的想法,就很诚恳的告诉老板,自己没钱,但是很想接手这家店,转让费等赚了钱一定会给。出乎意料的是,老板居然答应了。

面馆开业时,只有四张桌子,只卖拉面和饺子,第一天的营业额只有300元,整整一个月都是生意惨淡,但是,来师傅没有放弃,继续认真包好每一只饺子,拉好每一碗面,在他的努力下,营业额直线上升,每天可以做到近2千元营业额,门口也开始排队了。

店里卖的最火的是牛肉拉面和炸酱拉面,饺子最畅销的是三鲜和猪肉白菜两种,虽然“三鲜”没ISO标准,可以自由发挥,但来师傅的三鲜馅儿真的很特别,竟然是韭菜、猪肉和鸡蛋的组合。

川味麻辣面,在当时杭州满街的兰州拉面里算是一股“洪流”,做麻辣调料的刘国鹏师傅是四川人,川人川味,做的非常正宗,爱好麻辣的都会点上一碗,在没有空调的店里,吃的挥汗如雨。

渐渐的,来师傅的小店越来越红,客人都惊奇的发现,这么小的一家店,竟然还有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菜单。原来,杭大的很多外国留学生也喜欢来这里吃,就给来师傅做了多国语言菜单。

我印象里,杭州1998年才开始有互联网接入。来师傅面馆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靠着口口相传,成了当时的“网红”。附近省广电的不少编导都是店里的常客,有一档电视节目还特地去采访,这家推开门全是金发碧眼顾客的小饭馆。

2001年,日本兵库县旅游局介绍杭州旅游的摄制组,也专程到来师傅店里采访,因为日式拉面几乎都是机器制作,包饺子也有机器,他们觉得杭州这家手工小馆子日本人也会喜欢。

2002年,有一位澳大利亚华侨还请来师傅做指导,把来师傅的饺子和拉面复制到了墨尔本,开了一家叫“知味村”的中餐馆,在当地相当走红。

来师傅的生意从4张桌子发展到8张,1997年开到学院路,扩大到了100平方,2003年搬到了文二路,除了饺子,还增加了不少其他品种,生意一直都很红火。那时,饺子才2毛5分钱一只,牛肉拉面才卖8块钱一碗,竟然一天有1万多元的营业额。

来师傅告诉我,选择开在工商大学里就是因为缺少资金,这里只分成,不收租金。过去的事都别提了,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开好这个店。店里除了刀削面用机器,饺子和拉面还是手工制作。

来师傅说,最不能变的就是味道,做麻辣面的刘师傅现在已经64岁了,一直都跟着他。现在网络发达,好食材只会比以前容易找,可惜同学们没吃过以前的版本,不然肯定觉得有所提高。

因为房租压力小,店里所有的品种价格都很实惠,很多同学都爱吃这里的面,这里最热卖的是炸酱面。

同学们喜欢吃主要因为除了味道好,小菜还可以随便加。

其实,来师傅更希望同学们试试牛肉面,因为出了学校,就吃不到料这么足的牛肉面了,而且只卖19元。

我最爱的凉粉可惜没有,来师傅把白菜猪肉和三鲜馅儿的饺子各煮了10个请我吃。老实说,我已经记不起当年的味道,如今吃到,虽然好吃,但心里更多的是感慨,这多多年不见,本以为已经吃不到了。

来师傅还告诉我当年店里老客熟悉的那些伙计们的下落,燕子嫁给了“老二”,娜娜和来师傅的表弟结了婚,现在都不做餐饮这一行了。

告别来师傅时,他说:“下沙这里没什么人认识我,也是好事,免得大家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给我三年时间,我攒些钱,还会把店开回市区的,开一家让大家更满意的店。”

来师傅面馆地址:文瀚路163号笨笨熊美食城

网友评论:

@胡萝卜kiki:来师傅!我大学时候写过一篇《来师傅走了》 我要带着文章去找他!

@Nicole Wu:虽然没吃过,但是看完整篇莫名有些感动!

@西临:我是他第一批客人,1995年我大学三年级。从此知道了饺子可以有鸡蛋馅儿。来师傅是我们青春的集体记忆。我当时和他们夫妻都很熟,据说之后往事多有变故。人生本来就是起起落落,祝他此后一切顺利。

@闻者:真是满满的回忆!1995年我读大三,就住杭大12栋。因为我是山东人,不太喜欢吃米饭,而喜欢吃面食,当时吃够米饭了,就常去来师傅吃20只饺子,当时一只好像是2角钱。记得来师傅白白净净的(现在未变样),他爱人瘦瘦的,他们都很热心。记得他爱人告诉我她的哥哥当时在山东烟台(我老家所在市)打工,所以感觉更亲切!

@越过山丘:我在下沙念大学时,来师傅应该是在传媒生活区开了一个餐厅,就是弗雷德广场边上,当时我还兼职过,来师傅和老板娘特别亲切。很观念!

@水深三米:大学的时候经常去吃,满满的回忆啊!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葆青、吃货(ilove-ea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5549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