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璋:你以为他懦弱,其实他才是三国时期最强的“二世祖”

刘璋:你以为他懦弱,其实他才是三国时期最强的“二世祖”

谁是三国时代最强大的「继承人」?是改朝换代,打仗很失败,搞得民不聊生的曹丕?还是有齐桓之贤,从老爸、神咖诸葛亮那边继承大业的刘禅?或许,更多人会选择,整合江东混乱势力而称帝的孙权。但我们今天要说得是刘璋。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刘璋够不够格,跟孙权一较高下。刘璋称霸益州二十一年。事实上,刘璋跟孙权最大的差别,恐怕仅仅是寄生兽刘备,最后选择的宿主是刘璋而已。为什么诸葛亮建议寄生益州呢?因为益州的土地肥沃,粮食产出远胜江东。

要说到益州的政治斗争局势,恶心程度绝对不输于江东。刘焉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在李傕乱政时被杀。 陈寿在《三国志》里一方面说刘瑁是小子,一方面又说刘瑁是刘璋的「兄」。刘璋的表字是季玉,也很难判断,他到底是老四还是老三……因为其他几个都没有留下表字。老爹刘焉过世之后,益州的官吏们,便讨论要推举刘焉的儿子继承大位。如果刘焉完全没有「遗产」,别人是不可能会鸟他儿子的(东汉时,刘焉任益州牧,而州牧是不能继承的)!刘焉的最大遗产,就是东州兵。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千回百转的蜀道了。东州兵是由来自荆州跟关中的难民组成的,当时最主要的统帅,名叫庞羲。

庞羲原本也是朝廷官员,在李傕下手屠杀刘焉留在朝廷的族人时,庞羲秘密带了不少人逃出长安,投奔成都。遂得到刘焉家族的信任。益州的统治变迁,跟孙策下江东基本上是同一个套路,当地大族有当官的,拉拢;没当官的,杀了没收财产先。这些财产,不是刘焉、孙策要拿来花差花差,最主要是分配给跟着他们的东州派跟淮泗派。 刘焉死时,东州派在益州已经有一定势力,更重要的是,东州派有不少善于打仗的将领。所以益州当地派系讨论了一个计划:让刘焉比较没用的儿子继位。这样东州派对他们就不会有威胁,而接下来要消灭刘焉的家族势力,也比较容易。于是乎,温和仁爱的刘璋就被推举出来,哥哥刘瑁大概比较凶?

即使刘备要当汉中王,也得跟朝廷报备。刘璋这个益州牧,自然也需要有群臣联名上表才行。所以说,刘璋的继任,是一个东州派跟益州派,各自算计之下的共同利益连合。相比之下,孙权那边就没这个问题,反正淮泗派是自己说了算。 这份上表送到汉献帝那边,除了刘璋得封益州牧,表头大老赵韪,也得到了征东中郎将的职务。汉灵帝时期,四方中郎将就是直属车骑将军的平乱副将,董卓跟皇甫嵩都曾经担任过。益州在京师之西,为什麽要封征东中郎将呢?因为朝廷的命令是:请你们攻打刘表。刘表从董卓当政开始,就是全中国最大的反朝廷基地。而刘焉过世时,刘表更是派出别驾,前往益州,煽动叛乱,攻击刘璋。而在这次叛乱中,有个后来很出名的猛将,就是锦帆贼甘宁老师。但东州兵还是扛下了这波叛乱,甘宁只得逃往荆州。随后朝廷诏书下来,刘璋便让赵韪带兵攻打荆州。提这一段是要说明,东州兵猛将,实力不在甘宁之下。 然而,刘璋的温和懦弱,只是那些跟他不熟的人,所看见的假象。刘璋上任之后,跟张鲁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

张鲁身为刘焉手下的元老,几乎是关羽级的前锋,却没有参与到刘焉继承人的计划中,心中肯定不快。在身边大老们的建议下,刘璋决定杀掉张鲁寄放在成都的家族人质,并且派出东州兵攻打张鲁。事实上,从巴蜀攻打汉中是十分困难的。刘璋虽然杀伐果决,但这个决定毕竟是错误的。 相似的是,汉中入蜀也是不易。可这些年来,张鲁早已偷偷开通与巴地的往来。于是庞羲就自动请缨为巴西太守,进驻巴地抵抗张鲁。局势就跟后来刘备对抗汉中曹操一模没有两样。 接下来,各种史料都说庞羲专权,在巴西拥兵自重,并且放纵东州兵侵扰百姓。于是刘璋通知原本负责攻打荆州的赵韪,转头消灭庞羲。怎料赵韪打败庞羲之后,却不消停,直接就喊了个刘璋无道,继续进攻成都。而益州本土大族,纷纷响应赵韪,刘璋只能退回成都,召集了剩余的东州兵。东州兵知道,生死全靠这一搏了,说什么也要挺刘璋到底。最终在东州兵的奋战下,在江州斩杀了赵韪。 关于这场益州内乱持续多久,有哪些益州将领曾经参与过,其实是完全没有画面的。大约只能肯定在建安初年展开,建安十二年之前结束。对比起来,顶多只有吴懿,是可能参加过这次内战的「真东州派」。内战结束后,刘璋才开始加强任用,非益州本土的人士来掌管地方,也因此造就了刘备军的切入口。

这些「后东州派」包括许靖、法正、李严等人,跟地方的结合并不紧密,也并没有得到刘璋的信任。刘璋真正信任的,仍是以益州派和真东州派为主。乍看之下,益州内战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跟建安八年江东大乱的结构非常相像。孙权把自己的弟弟放在丹阳,而自己率领大军出征。等到内部一乱,孙权就打回来平乱。江东内战比较好懂,是吴史直接把叛乱的都打成山雀。事实上,就是消灭不服从的江东大族,并且重新整合淮泗派兵权的举动。当时孙权有太多兄弟叔伯分掌了淮泗派兵权。益州内战的情况很可能是一样的。刘璋跟庞羲知道,东州派跟益州本土有着矛盾冲突。 所以让庞羲来当引子,诱出益州派不服的官员跟大族。先借益州派的手,削去无法管束的部分东州兵。重新整合东州兵之后,再跟愿意配合的益州官员大族,一起把叛军消灭掉。所以内战过后,刘璋身边就只剩下愿意效忠的人,不管是益州派还是东州派。 刘璋当时可没有周瑜鲁肃张昭这种等级的谋士……所以也导致整个内战状况,比孙权惊险很多。但他还是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让益州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势力。当然,小编并没有实证可以证明,江东大乱是孙权军的策略,不过你可以发现,孙权在之前,就埋了很多伏笔,让大乱很快被平定。 同样小编也无法证明,刘璋是故意引蛇出洞,不过可以知道,庞羲还是一路很滋润的活到了刘备当政。

可退一万步说,如果刘璋军没有计划,那么刘璋军的战力,确实是一等一的强横。而且绝对不只东州兵。像张任这种蜀地寒门将领,必然也是在这次益州内战崛起的。刘璋透过这次内战,其实就打造出了新的派系。对,我觉得在讨论蜀汉政治势力版图时,拿东州派出来说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真正的东州派在内战后,两个带头大老就变成了刘璋的外戚。李严法、正孟达这些人,都是在内战后,才慢慢被刘璋提拔起来的新派系。 这一点其实也证明了:刘璋对于政治派系斗争的敏感度很高,即使整合了旧派系,他还是会扶植党外势力。而孙权就没有这个考量,导致后来他跟陆逊纠缠不下,而如若真的把陆逊打死,又会面临势力又全面崩盘的窘境。刘璋只是没有料到,党外势力会卖国而已。没料到这点,也表明刘璋对于国际局势的关注度不够。因为他一直担心的都是张鲁! 除了内战谜团,刘璋面对张鲁的威胁也是个谜:为什么他会在张鲁受到曹操威胁的情况下,找来刘备打张鲁? 又为什么?刘备到了张鲁附近,不动声色的耗了一年,刘璋也不管刘备? 小编倒是有一个很简易的脑补答案。其实刘璋跟张鲁根本没有闹翻,他们对着干,是演给旧益州派反对势力看的。张鲁很可能就是刘璋预备的杀手,一旦状况有变,就会南下加入内战的援军。那为什么刘璋可以杀张鲁的家人?因为五斗米教的权力问题。 张鲁他妈跟其他的家人,可能看张鲁搞得有声有色,想要分一杯羹了。事实上,张鲁的妻与子,还有另一个听话的张卫,都没有被卷进这次屠杀中。在这样的前提下,刘璋邀请刘备来,本身也就是做为张鲁的后援部队。所以刘备驻扎,可能完全是刘璋所派的任务。但刘备想要脱离驻扎回荆州,刘璋就不能接受了。

这其实也说明了,张鲁为什么宁可降曹操也不降刘备。 好了,如果刘璋是一个算计如此深的人,为什么最后他会选择投降刘备? 当时刘备才围成都不久,城内有精兵三万,粮草充足,军民一心。大家都认为,刘璋要不就是懦弱,要不就是仁民爱物--至少他的投降书上是这么写的。其实《马超传》已经写出答案了「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这不是陈寿的独家,《魏国典略》也有类似的记载:「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为什么马超一来,刘璋就投降?因为一直以来,益州政权的秘密武器,不是益州兵也不是东州兵,正是羌兵。马超出现在这里,就等于宣告,已经不会再有援军了。正因为刘璋跟孙权一样,是个算计到极深处的人,所以他不会去参加必死的赌局。刘璋投降之后,就被刘备送往了荆州。不久,孙权打驻守败荆州的关羽,救出了刘璋,并安排刘璋待在长江往荆州的出口,继续挂名益州牧,跟刘备军叫板。其实多少有些效益。益州后来有些大族,也为了刘璋闹叛变,并且从交州投降吴国。后来,刘璋跟刘备差不多同时过世,孙权让刘璋的儿子继任,移防到交州跟益州的交界,顺便接受益州的降军。

诸葛亮也知道,这是个麻烦。某方面来说,南蛮不得不先处理掉,就是因为有个益州故主在旁边。七擒七纵孟获之后,孔明顺便去把刘璋的儿子抓了回来。这个,不能纵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什么仁民爱物,那种都是门面话。刘璋施展手段,平定益州,才是受到益州世家大族欢迎的根本原因。而他会被评为懦弱之人,多少也是因为他跟孙权一样,擅于判断谋划,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孙权要是没有打赢赤壁之战,其实整体看起来,也是个胆小鬼而已。 至于刘璋究竟是愚?是智?就看你怎麽看他的这段人生了。

刘璋人生最失败的地方,肯定就是接纳了刘备。但其实从益州内战之后,刘璋就在荆州大开方便之门,前面说了,他在扶植党外势力。基本上跟他老爸之前培养东州兵没有太大区别。而刘备的到来,对刘璋而言,无疑是新版东州兵的速成版本:自己有训练好的军队。 事实上,刘备军本来也是当时天下口碑第一的佣兵团。只是混久了,也想要一个自己的家。刘璋最大的误判,其实就只是张松而已。一个益州派的别驾,却选择了卖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1363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