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究竟有着怎样的丰功伟绩?

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究竟有着怎样的丰功伟绩?

导语: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最为风云激荡的时期,七个国家为了生死存亡,在中原上演了无数的英雄史诗。成为将领,统帅军队,为国家争得更多的土地是每个热血男儿的梦想。在战国的众多将领中,有四人脱颖而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谁,他们都有着怎样的丰功伟绩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

保卫中原——李牧

与其他名将不同,李牧的成名主要在于抗击匈奴。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到了赵惠文王时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使得赵国边境很不稳定。当时李牧驻守边境,匈奴来了他就带领人马龟缩城中,就这么坚持了几年,都以为他胆小。直到又一次他假装败退把匈奴引进包围圈,埋伏已久的赵军一哄而上,重创了匈奴,之后十几年匈奴都不敢进犯。

(李牧画像)

李牧是个爱民如子 将领。他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关系。作战中,军官是指挥者,士兵则是直接冲锋陷阵者,二者相互配合,指挥正确,将士用命,士卒勇搏,才能战胜强敌;否则就会兵将离心,士不用命,导致作战失败。李牧对此有深刻认识,故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结果赢得了士兵的深情爱戴,甘为自己冲锋陷阵。

(李牧征战图)

如果不是李牧抗击匈奴,匈奴顺利南下,中原就会被他们欺凌,这可以说是一场浩劫。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少数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战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遭失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分别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和围歼战的典型战例。

(战国后期形式图)

后来秦国成了赵国的主要威胁,李牧从北方边疆回到与秦国的正面战场。他数次击败秦军,在赵国危急时刻守住了秦军的进攻,无奈最后蒙冤而死,赵国也是自毁长城,无不让人叹息!

全身而退——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人。王翦从小喜欢读兵书,耍枪弄棒。一生征战,攻破赵国邯郸,消灭燕国,打败当时楚国名将项燕,南征百越,为嬴政打下了大半个天下。嬴政统一六国后,吕不韦势力还是很强大,王翦率军肃清了这些势力。

(王翦画像)

王翦是个懂得处理好君臣关系的人。每次出征之前为了得到秦王的信任,他都会向嬴政要上田地、金钱,以此来打消秦王对他的猜忌。四朝元老,名望颇高,消灭楚国后,就上表隐退,无论秦王怎么劝说,他都坚持告老还乡。也正是激流引退,才得以善终。不得不说的是,其子王贲也是一员虎将,王翦隐退后,王贲也为嬴政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翦剧照)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王翦还是后来琅琊王氏的祖先,他的后代中就有王羲之,王导等一批名人。可以说,王翦的一生是比较幸运的了。

守城之将——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我们曾经学过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那里面的廉颇描述的好像是一位大老粗,其实真正的廉颇并不是这样,他是令对手皱眉头的老将。赵惠文王时期,廉颇攻取齐国晋阳,威震诸侯。在后来,他与李牧联手,共同战胜了秦军,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廉颇画像)

长平之战,廉颇设立层层壁垒固守秦军,成功抵御了秦军的进攻。这样足足僵持了三年之久,白起觉得这样不行,就采用离间计,让赵王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被白起打败,使得赵国面临灭顶之灾。长平之战后,廉颇在赵国危难时刻抵抗住了燕国的进攻,并杀入燕国内部,最终使得燕国割地求和。

(将相和典故)

廉颇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守将,只要是他防御的城池,那基本就是不可能被攻下。而老将军暮年却很凄惨,最后死在了楚国。楚国的君主曾经想启用廉颇,但是打仗却总是失败,楚王问他原因,他说,这不是赵国的军队啊!廉颇真的是对赵国忠心耿耿啊。

人屠——白起

我们熟知白起,大多是因为长平之战。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军功制度为秦国选拔出了一批优秀将领,白起就是这个时候从基层做起,逐步被提拔的。秦昭襄王时期,他率军大破韩魏联军,消灭二十四万人。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数次攻破韩国,楚国,从无败绩。据考证,战国时期大约死伤了二百多万人,而只在白起手下的就有一半。

(白起画像)

长平之战后,秦王要求白起一举攻占邯郸,消灭赵国,但是白起认为邯郸难以攻下,就装病不出。秦王派其他人攻打赵国,果然失败了。秦王怒,赐死白起。临死时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或许这一刻这位"人屠"也会后悔。后世历朝历代都对于白起很尊重,白起也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示意图)

白起作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结束语:"战国四大名将"一生征战沙场,可以说是声名显赫,但是能够善终的却只有一个王翦。其余三位没有战死沙场,却倒在了自己人手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三位没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就草草离世,可能是他们最大的遗憾了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1363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