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影响甚广,波及面较大是不争的事实,在成年的皇子里面内心其实都又夺嫡之心,三阿哥胤祉的夺嫡之心只不过没有当年的四爷党、八爷党那么激烈,也是心存夺嫡之心的。
胤祉的“不参与夺嫡”,只是在外人的眼中,在雍正眼中,这就是实打实的“想夺位”。为什么这样说呢?从胤祉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来。只不过他走的是另一条路线,看似逍遥在外,实则暗度陈仓,曲线救国。
胤祉的阿哥位置
胤祉排行第三,当大阿哥和太子失势以后,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虽然清朝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要立嫡立长,但此时身为“长子”的胤祉,确实有夺嫡的优势。
胤祉的做派
大阿哥及太子相继失势之后,开始表现自己,他表面上喜好舞文弄墨,整天与知识分子混在一起,帮助康熙完成《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等文化工程,实际都是在为夺嫡做准备。
康熙皇帝对文人十分尊敬,他认为一位君王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修身就要立德,德行好的人,才配成为储君。
胤祉表面是在丰富文化修养,实则是在培养团队,一支支持他的文人团队,专门为他出谋划策,在康熙面前为他美言。
当时的局面令康熙很头疼,可胤祉就像一股清流,康熙自然对他十分欣赏,以至于胤祉受到牵连,康熙仍然选择袒护他。
胤祉的这些做法看似隐晦,其实是雍正玩剩下的,当年太子与八阿哥之争时,老四卧薪尝胆,整日写字画画,不问世事。
贪污受贿
雍正元年到雍正10年,朝廷一直在查当年山西巡抚苏克济引发的贪污腐败案,查了整整10年,发现的贪官都是一窝一窝的,抄家罢官的一个接一个,雍正相当生气,只要查出绝不姑息,好了,胤祉牵连进来了,被查出曾收过苏克济银子,雍正勃然大怒,将胤祉禁足于府上反思,降为郡王。
此时的雍正只是将三哥囚禁,无杀他之心,毕竟也没有做过太多的夺嫡事情。
但是有一件事之后,雍正痛下杀心,决定清算这位三阿哥。那就是雍正最爱的十三弟突然与世长辞。
在十三爷的的丧礼上,胤祉不但来迟了,雍正还觉得他脸上不带忧伤,顿时大发雷霆,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
在雍正看来,十三弟的死和他的这些兄弟都脱不开关系,是他们逼死了自己的好兄弟。
所以因为此事被无限放大,最终使胤祉幽闭致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1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