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尘封岁月,载沉载浮托起隆昌胡家坝的前世今生……

尘封岁月,载沉载浮托起隆昌胡家坝的前世今生……

明洪武初,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金鸡岭前朝进士胡庚武兵遣移民,落籍隆桥驿洞坎下船形屋基,累代后子荫富足,胡氏族人遍布周边,其名始唤:胡家坝!明季乱世,胡氏族人多外逃,清初满人定鼎后归者十仅二三。

清初余氏自江西落籍胡家坝,在清中后期时余氏成为隆邑望族(郭姓第一余氏第二,郭农商共举、余氏主要从事夏布等地方特色产品的商业运营),遂在胡家坝上中下三坝广营大宅,民国初年军伐混战征余氏大宅做兵营。民国29年初,经余氏当时的经商大户余自铭引荐,上海立达学园内迁隆昌胡家坝,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立达学园回迁上海。在这五年时间里,陶载良、刘熏宇、丰子恺、朱光潜、叶圣陶、朱自清、陈望道、胡愈之、刘大白、周建人…等等无数人到隆昌胡家坝立达学园讲学授课,这是弹丸隆昌有史以来最为文昌的时期。时人多知李庄为抗战时“中国的大书桌”,却不晓隆昌胡家坝的这方“小书桌”,书桌有大小,但它们却一起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得以保存和传承…………

只是岁月尘封,除了立达学园留下的“美美酱油”外,已经没有人记得七八十年前陶载良先生行走在胡家坝的身影、也没有多少人会想起丰子恺先生在这里的画展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穿过这个天井左行,就是当年立达学园的高中部,整个高中部就在一座五层木制楼阁内,此木楼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水廓凉亭。

大宅东西廊道的中央对开两大门,大门皆石质门框,门框上的雀替经岁月的风蚀泛出一种青铜的斑驳感,出大门是一个石板铺地的大坝子。

1944年夏天,冯玉祥曾在这个坝子上发表抗日募捐演讲

标语不知,

墀头上的塑像已听

船形屋基前的残坊,是明代朝廷为胡振襄立,建坊时隆昌还没有置县

“尝读易于坎离,鼎革三致意焉。盖坎受以离,鼎受以革,离为火象,文明也,鼎取烹像,维新也。而革从泽,鼎从木,有皆从火生水,水火新,故之际微矣哉…………”这是胡家坝明代翰林胡克开写的,现在大多数人读来,已经犹如天书。时间如流水从鹅洞前飞淀而下,任你沧海桑田,船形屋基都载沉载浮托起胡家坝的前世今生…………

本文源自网络,重在传播隆昌人文历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0341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