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张姐说孩子小磊最近越来越过分了,以前叫他干点什么事,取个快递,倒个垃圾的,虽然很不情愿,磨磨蹭蹭的也会把事情给干了,最近叫他干点什么他直接就当做没听到,任你叫多少次,他该玩玩,该看电视看电视,既不和你争吵也不搭茬,反正就是没听到。
这不昨天晚上叫他刷牙,从9点 催到10点,孩子还是一动不动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最后把张姐气的直接挡在电视机前面,叫小磊马上去刷牙洗澡,小磊看电视也看不成了,蜷在沙发上说,妈妈,我好累,脸上一副连眼睛都睁不开的样子,奶奶看了心疼了说,要不让孩子漱个口就睡觉算了。小磊一听立马从沙发上蹦了起了,高高兴兴的去漱了个口,一溜直接钻被窝里了。
还有吃完饭大家都坐在客厅吃水果,小磊看动画片把声音放得特别大声,张姐和小磊叫把声音调小一点,小磊也是置若罔闻,张姐说了好几次,小磊还是我行我素的,张姐过去直接把小磊的脸捧起了,咬牙切齿一个字一个字的说:我-叫-你-把-声-音-调-小-一-点-你-听-不-见-吗?小磊睁大眼睛无辜的看着张姐,妈妈,你说什么?我没听见呀。张姐气得差点没晕过去。
张姐说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叫孩子起床、叫孩子出门、叫孩子写作业…,工作了一天的张姐,回家去还得继续和小磊斗智斗勇,觉得身心俱疲。
看来张姐的孩子不但是一个“耳旁风患者”还是一个演技派“演员”。
什么叫“耳旁风”?
“耳旁风”一词出自名著《红楼梦》,字意是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我们那里(湖南)也叫“耳边风”,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也是“耳边风”重度患者,爸爸妈妈没少为我操心,总是拎着我的耳朵教训我:我那么大声的叫你你都听不见!你耳朵打蚊子去啦?你个耳边风!
现在我也当妈妈了,家里孩子在慢慢长大,这段时间也像张姐的孩子小磊一样有“耳边风”的迹象,我也开始费劲脑筋给孩子引导纠正,真是风水轮流转!
孩子为什么会“耳旁风”
我很认真的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有“耳旁风”,“耳旁风”说明孩子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一般而言,孩子在听到他不想听到的话,不想遵守的指令,他觉得以他的能力直接面对难以反抗的时候就会选择这种“耳旁风”式的冷处理,把不想听不想干的信息直接过滤,能拖就拖,能不干就不干,这实际上也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中国有句古话叫“事缓则圆”,本质其实也是类似“耳旁风”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只是“耳旁风”偏重是一种逃避的心理。“事缓则圆”偏重的是积极面对等待机会的心理。孩子选择了“耳旁风”式处理,说明他从众多的应对措施中选择了这种处理的方式,他觉得这种处理方式对拒绝不想干的事情是有效果的。
孩子有“耳旁风”的危害:
虽然“耳旁风”体现了孩子在心智上的成长,已经开始学着处理问题了,但是孩子采取“耳旁风”式处理问题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这是处理问题的错误方式,是在逃避问题,任其发展的话孩子会继续选择这种问题处理方式。因为他会觉得这一招很有效果。所以,孩子有“耳旁风”迹象时,家长要及时观察引导纠正孩子。
孩子有“耳旁风”该怎么帮助孩子纠正?
1、和孩子沟通,直接指出问题,告诉他这是错误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孩子正式的沟通这个问题,家长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可以这样开始:
家长有点幽默的说:最近我和你说话,你总是没有听到,我感觉你好像是故意的?
孩子估计会采取三种回答方式,第一种是不回答,第二种是承认,第三种是否认,如果孩子采取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回复
家长:这样的话我有点伤心呢,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孩子:(孩子表达能力有限,估计难以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需要家长引导)
家长:当爸爸妈妈叫你做事情的时候你不想去做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做,所以只能当做没有听到是吗?
孩子:好像是(或者孩子会说,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这样有用,当时我不用去做那件事了)
家长:那现在我告诉你,你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方式你想不想听一下?
孩子:想
那么家长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如,每次和你说话你充耳不闻的时候我们都感到很难过,感觉你不尊重我们,我觉得我们这么爱你,你也这么爱我们,让我们难过和不尊重我们肯定不是出于你的本意的,以后你会有所改变的。当你对我们的安排感到不满意的时候除了充耳不闻外,你也能像今天我和你谈话一样找我谈话,这是你的权利,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爸爸妈妈不会逼迫你做任何事情。当然,我更建议你选择直接面对问题。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类似”沉香救母““葫芦兄弟”孩子直接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有问题是要解决的,拖延只能加重问题。
如果孩子否认,家长可以这样,
家长:(可以把上一段话稍作修改)比如:如果不是故意的那真是太好了,我们还以为当爸爸妈妈叫你做事情的时候你不想去做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做,所以只能当做没有听到的呢,如果是这样,我们都感到很难过,感觉你不尊重我们。不过我还是提醒你一下,当你对我们的安排感到不满意的时候你也能像今天我和你谈话一样找我谈话,这是你的权利,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爸爸妈妈不会逼迫你做任何事情。当然,我更建议你选择直接面对。家长也可以讲一些孩子直接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要解决问题。
2、给孩子分工,确定职责,使孩子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按岗位不同有不同的职责,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如果干不完就需要加班,是什么使我们把工作要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干不完还要加班呢?是因为对工作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道“这些工作”是我应该干的,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好就要受到处罚,比如扣绩效,扣奖金,写检查等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样也可以借鉴到对孩子“耳旁风”坏习惯的纠正上。给孩子列一张职责清单和处罚方式清单,职责清单上写上孩子必须要做到哪些事项,比如:周六日扫地和倒垃圾;看动画片的声音不能超过25格;晚上9点半前刷牙等等;告诉他这些都是他的“工作职责”,处罚方式清单上写着相应职责清单上没有做到的事项要采取的处罚方式,如,周六日没有扫地和倒垃圾禁止看电视一天; 看动画片的声音超过25格禁止吃零食一天,晚上9点半前没有刷牙,禁止玩玩具一天等等,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操作。使孩子产生“去做这件事情是我的责任”的感觉,即使他不主动去做,家长一提醒,他也会安排时间去做的。
1、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再引导教育。
孩子采取“耳旁风”式应对策略对待家长的指令,家长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孩子来找家长说话的时候家长也当做没有听见,不管他怎么说,家长就是一副没有听见的样子,孩子估计会又困惑又无奈,让孩子感受下这种被冷落的感觉。然后再教育孩子:你感觉怎么样?平时你这样对我的话充耳不闻的时候我也是像你刚才的那种感觉,你觉得这种感觉好受吗?以后如果你再这样对待爸爸妈妈,你就回想一下你刚才的感觉。孩子通过换位思考,就会意识到问题所在,督促自己不再犯错了。
有个“耳旁风”坏习惯的孩子让很多家长都很抓狂,掌握以上几个方法,耐心对待孩子,相信孩子会有所改变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2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