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列子》中的这段对话告诉你:什么是旅游的最高境界?

《列子》中的这段对话告诉你:什么是旅游的最高境界?

很快又要到国庆长假了,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开始琢磨旅游目的地、规划旅游线路了。

可是,笔者一想到长假时景区人声鼎沸、寸步难移的场景,就觉得可怕,只想干脆在家呆着哪里也不去。

列子,名御寇,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列子》中,列子与他的老师壶丘子关于旅游展开了一段精彩对话,让人深有感触。

列子曾经十分喜爱旅游,壶丘子就问他:“你整天瞎逛,不知道你为什么喜欢旅游呢?”

列子很得意地回答:“旅游的快乐就是能观赏到新的风景。一般人旅游,只能观赏到眼睛所能见到的事物;而我不同,我观赏的是外界事物的变化。”

列子本以为老师会夸耀一番,没想到壶丘子却说:

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异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 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

壶丘子说,列子你所说的旅游,跟一般人其实没两样,都是只知道“外观”,只知道用眼睛去欣赏外界的事物。取足于“内观”,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快乐,这才达到了旅游的最高境界。

然后,壶丘子又补充说:

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眂,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也。

这段话更为精彩。壶丘子说:“旅游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知道要看什么,因为物物都是风景,物物都有观赏的价值。”

壶丘子所说的“游”,实际上就是《庄子》的逍遥游,“是我之所谓观也”,这就是内观反照,到达了无所住,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旅游时,一般人看到了一座寺庙,会说这座寺庙好漂亮好庄严;列子看到了寺庙,会说我知道这寺庙的历史;壶丘子则会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从这里,可以看出旅游的三重境界。一是观静态之景;二是观景的动态之变;三是通过一草一木,都可以体悟到自然之本质,身未远游,也能获得旅游的乐趣。

所以,老子才会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凡人旅游观物,四处匆忙奔走,乱花渐欲迷人眼,身心疲惫不堪;圣人旅游游心,万物皆可游,万物皆可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9833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