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免不了要与别人说话。
其实,不管是面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音量,往往会给人全然不同的感受。
梁实秋说过:
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的确如此,音量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在无形中暴露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有理不在声高
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实墨无声空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意思就是,装满墨水的瓶子,大都有不会有声响,而那些没装满墨水,一般声响都比较大;
装满墨水的瓶子不容易摇晃,而没装满墨水的瓶子,容易动摇。
其实,说话的音量,亦是如此。
说话的音量高,并不代表一个人说的话就是有道理的。
有一次,季羡林和臧克家去一个小饭馆吃饭,隔壁桌坐的是一对母子。
吃饭途中,隔壁桌的妈妈将孩子放在凳子上,自己去了洗手间。
孩子想爬上桌子抓花生米,不料脚滑,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哇哇大哭了起来。
季羡林见状,急忙过去扶起小孩。
这时,孩子的妈妈正好从洗手间回来,看到孩子哭了,不问原由就开口大声骂道:
“你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我儿子受伤了,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季羡林并没有还嘴,而是默不作声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旁的顾客实在看不过去,为季羡林解释道:
“是孩子自己摔倒的,这位先生是好心去帮你扶孩子,你倒好,厉声骂人。”
这位妈妈得知事情经过后,自觉理亏,带着孩子离开了。
臧克家问季羡林:“被人误解了,你为何不解释?”
季羡林轻声说道:“大家都看着呢,她也是爱子心切,不必太在意。”
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公道自在人心。
有道理的言语,并不是取决于,说话时音量的高低。
错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音量大,就会被人信服;
对的事情,也不会因为一个人音量小而,让人忽略事实。
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你的修养
蔡康永曾说:“讲话时最好自觉的降低音量,不光是因为太大声会吵到别人,
而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会让别人很难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音量高,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真正的实力和底气;
不合时宜的大声说话,反而会暴露一个人的修养。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
他时常听到有人夸赞老子,便不远千里,前往去拜访老子。
见到老子后,发现他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很普通。
于是他大声斥责道:“别人说你是有智慧的圣人,我看你是老鼠还差不多。”
老子听了不但没有动怒,反而温声细语地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士成绮激动地说:
“看您的住处,像个老鼠洞似的,食物和果蔬,随意丢弃在一旁,杂乱不堪。”
老子并没有反驳什么,士成绮骂完就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说话太过分了,又来跟老子道歉。
老子并没有因为昨天事情为难他,反倒平静地说道:
“他们说我是充满智慧的圣人,但这些名分我早就扔了。
你骂我又有什么关系,你说什么,我还是我,它并不能影响我,也改变不了我。”
老子的话,让士成绮很是羞愧。
很赞同达芬奇说过一句话:
真懂的人不需要大声叫。
一个人的能力和底气,与说话音量无关。
气势汹汹地与人争论,提高音量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只会暴露你修养不够。
越是修养不足的人,越是喜欢大声斥骂;
越有修养的人,越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温和待人。
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能控制好自己说话音量的人,一定是个修养极佳的人。
以声压人,不如以德服人
老话有言:自古贵人声音低。
以声压人,不如以德服人。
实际上,越不占理的人,越喜欢提高音量在气势上吓唬人;
而真正有道理的人,待人从来都是温文儒雅,轻声慢语的。
宋代有一个商人叫于令仪,为人忠厚,待人宽厚。
有一天夜里,有个小偷潜入他的家里偷东西,被抓个正着。
于令仪一看,发现小偷竟然是邻居家的儿子。
于令仪没有拉着他到邻居家去讨要公道,也没有责骂他。
而是轻声细语地问他:
“你向来没有做过什么错事,今天为什么要偷东西呢?”
小偷低下头,无奈地回答说:
“贫困所迫,走投无路罢了。”
于令仪听了,思索了一会,问他有什么想要的?
小偷说:“我只要十贯铜钱就够了。”
于令仪给了小偷十贯铜钱,并温和地对他说:
“你在夜里带着十贯铜钱回去,容易让人怀疑,还是等明天再回去吧。”
于令仪心平气和的言语,让小偷心中既感动又羞愧,从此改邪归正,下定决心当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说话的音量,是有温度的。
很多时候,轻声细语的态度虽柔和;
但却暖如春日,拥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往往比疾言厉声更让人信服。
正如韩寒说的那样:
“比起那些用大嗓门企图压制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听你小声说话的人,更可敬。”
以声压人,抬高音量来虚张声势,不仅显得自己没有素质,还会让人反感;
而真正有理的人,以德服人,才能深入人心,让人心服口服。
电影《乘风破浪》里有句台词说:
“你不需要那么声势浩大,控制自己的声音才是最强大的气场。”
真正有底气的人,从不会在音量上与人争高低,切忌疾言厉色。
有理不在声音大,控制好自己说话的音量,是一个人文明修养的体现。
往后余生,愿你我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用轻声细语待人,做一个从容有底气的人。
作者:明心君,公众号:一心问禅(ID:yxwc1927)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