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袁隆平上热搜!88岁带海水稻进沙漠,秀英文、命名小行星、还把名字贡献给了一支股票

袁隆平上热搜!88岁带海水稻进沙漠,秀英文、命名小行星、还把名字贡献给了一支股票

6月27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the first China-Africa Economic and Trade Expo)在湖南长沙举行,袁隆平向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献上了一段英文致辞视频。

他表示,目前中国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88岁的袁隆平认真清晰地说出每一句英文,让人非常感动。

袁隆平,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甚至一颗小行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60余年的科研实践中,袁隆平在泱泱稻田中一次又一次挑战人类粮食历史的奇迹,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近日,袁隆平科研团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试种海水稻,把荒地变良田,再创“绿色奇迹”。

把海水稻种进大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岳普湖县,毗邻中国最大的沙漠,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是重度盐碱土地。如今,这里却已被300亩绿色的稻苗覆盖,创造这一“绿色奇迹”的人就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据海水稻科研团队介绍,海水稻有改良土壤、降低盐碱的效果,3至5年后,这片盐碱地就有望改成良田。

中国有面积达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等地区,其中有2至3亿亩具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少年追梦人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6岁时,他在武汉郊区的一家园艺场参观,看到繁茂的花果挂满枝头,那红红的桃子、绿绿的葡萄,让他欢喜极了,植物王国成了令他心驰神往的地方。“从那时起,我开始喜爱上了农业。不久我做了这么一个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那时我就想:长大一定要从事这样的工作!”

1949年,袁隆平考取了西南农学院,就读于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安江农校教书。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

1960年,大饥荒犹如洪水猛兽席卷了中国大地,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饥饿的威胁。“我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不解决吃饭问题不行。这是驱使我孜孜不倦地研究提高粮食单产方法的最大动因。”袁隆平后来回忆道。他决心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靠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的威胁。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学校试验田偶然发现一株穗大粒多的“天然杂交稻”,由此,他联想到,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也一定能够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顺着这一思路,袁隆平用几年时间逐渐勾勒出解决这道世界难题的蓝图: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利用“三系”进行循环杂交,就能完成不育系繁殖、杂交稻制种和大田生产应用这样一整套“三系”杂交水稻生产的程序了。

经过反复实验,1973年袁隆平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一下子轰动了世界。之后他又研究成功了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975年,国家决定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袁隆平团队又提出了新目标:杂交水稻的研发方向要由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和优质并重。

袁隆平曾多次赶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当地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农民”科学家

杂交水稻的发明以及一系列相关重大理论成果的诞生,让袁隆平在国内外获誉无数:199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但袁隆平“农民本色”依旧,仍以农民自居。他的形象“几十年如一日”: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有人提醒他“太土了”,他说:“穿得挺挺刮刮的,怎么下地?我的工作要求我像农民一样地生活。”不仅如此,袁隆平的观念也“很农民”。在中国,杂交水稻成果一直是无偿使用,袁隆平从未想过申请专利。他总是说:“我的杂交水稻成果不是我一个人的知识产权,没有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资助,没有我的众多助手,杂交水稻是不可能问世的。”

2000年,我国第一家以科学家的名字冠名的上市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对此,袁隆平说:“开始我坚决反对用我的名字上市。连我夫人都说,报纸电视总是今天‘隆平’涨3分,明天‘隆平’跌2分,听着多别扭!后来我想通了,这样一有利于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二有利于科研经费的筹集。但我只是名誉董事长,水稻和股票是两码子事!”最终,袁隆平还是贡献出了自己的名字。

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三样东西:草帽、毛巾和西装。因为他每天都要下田查看试验田,戴上草帽、毛巾就走;而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他又要经常接待各方人士,所以,穿上西装,他又能马上回归到知识分子身份。

袁隆平说:“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

袁隆平访谈录

问:很多人对于您最新研究的海水稻还是比较陌生的,能不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袁隆平: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正常生长的特殊水稻,并不是说长在海里,或用海水灌溉的水稻。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海水稻,希望通过利用沿海滩涂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问:您的科研路被夫人形容是大海捞针,您不会感到厌烦吗?

袁隆平:这是我的天职呀!可以预感到,只要我能深入不懈地追究下去,我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告诉世界一个秘密的人。”

问:什么事让您感到最快乐?

袁隆平:只有下田最快乐,我的超级稻好看得不得了,就是水稻中的仪仗队。大家应该去看一看。

问:您是怎样看待一次次失败的?

袁隆平: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

(一航整理)


《智慧少年·润》杂志还有更多的好故事等待和您分享。

一本会呼吸的能量刊,值得破费~(#^.^#)~

《智慧少年·润》杂志 好刊等你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858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