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制度,越接近人类社会早期,殉葬制度越普遍,奴隶、妻妾都是殉葬制度的受害者,多少无辜之人都被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埋葬在地下。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殉葬制度逐渐被废弃,到唐宋时期已经从制度上废除殉葬这一残忍的陋习,即便是最高统治者皇帝驾崩,也不会牵涉无辜的妃嫔,只有与宋朝并立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还实行殉葬制度。
但是到了元朝,殉葬制度全面死灰复燃,元朝统治者甚至公开宣扬鼓励殉葬,丈夫死了,妻子如果选择殉葬,还会被公开表彰通报,大大助长了民间殉葬风气。
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全国风气为之一新,但对殉葬制度,朱元璋非但没有废除,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他留下遗嘱死后嫔妃大多数都要为其殉葬,所以他死后,继位的孙子朱允炆老老实实听爷爷的话,把朱元璋健在的46名妃子全部都给爷爷殉葬了!
关于嫔妃殉葬的具体方式,史料有若干种记载,每一种都十分残忍。
1,吊死。吊死是最普遍的方式,大多数是赐给一条白绫,让嫔妃自尽,如果自己心太软下不去手,就由太监动手代劳,死相十分凄惨。
2,毒死。毒死是很常见的手段,在最后的晚餐或酒水中加入毒药,人吃了以后很快就死了,好歹能做个饱死鬼,嘴里含着饭上路,也有给嫔妃灌食水银,将人毒死的。
3,活埋。这是最残忍的方式,在帝王地宫封土前,把殉葬者嫔妃的手脚捆住,把她们扔进地宫中,最后让她们在不吃不喝中,绝望地死去。
有了朱元璋这个先例,其他皇帝竞相效仿,就连号称仁君的明仁宗、明宣宗死后都有大量妃嫔殉葬,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这位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两度继位的皇帝在将死之时,“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凡四事,付阁巨润色”。
从此以后,明朝正式消灭人殉制度,但民间殉葬仍有存在。建立清朝的满族人也热衷殉葬,到康熙年间虽然下令禁止殉葬,但地方官府却提倡三从四德,大举表彰为丈夫殉葬的贞洁烈妇,导致夫死妻殉十分普遍,甚至成为地方定法。直到清朝灭亡,民国建立,这一悠久的残忍制度才终于被彻底废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6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