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有暑期“后遗症”?用这3种“时间管理法”,根治拖拉磨蹭

孩子有暑期“后遗症”?用这3种“时间管理法”,根治拖拉磨蹭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跟一个宝妈在谈论孩子即将开学的事情,她现在最担忧的就是孩子还处于暑期状态,有暑期"后遗症",至于这个"后遗症"无非就是孩子过习惯了假期的生活,每天晚睡晚起,做什么事情都是优哉游哉,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剩下十来天就要开学了,孩子再继续这种拖拉磨蹭状态下去,迟早会误事;不知不觉孩子们的快乐暑期就要过去了,马上迎来开学季,家长最苦恼的莫过于白天催促孩子上学,放学回家还需要抽空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眼前最急迫的莫过于先把孩子的生理时间调整过来,趁着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其实笔者觉得这才多大点事啊,只要掌握好时间管理,神马都是浮云。

我们都知道人一旦放松下来,都会有一个偷懒的惯性思维,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时间管理是需要家长做一个引导的,孩子一旦有机会可以偷懒,为所欲为,是很乐意有这样的状态的,孩子放暑假就是一个自我放松的过程,虽然家长们会给孩子们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但性质跟上学还是一定的区别,孩子之所以会变得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磨蹭,跟年龄和时间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对于时间来说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更多的是在探索对这个世界的未知和满足自身的好奇感。

家长们想要让孩子摆脱这种状态,可以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具体化的概念,让他们知道时间是有限的,没有把握好时间会失去什么东西;作为家长,也需要悉心教导,有时候催的越紧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段和接触的事物做一个时间调整,循序渐进,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阶段,有时候孩子的一些癖好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随之消失不见。

什么是“时间管理法"?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在当今网络时代,走在街上都能看到低头族,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自从有了手机,人们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得愈来愈远,有时候,我们刷一个抖音可以荒废掉一个晚上,回头来看,却发现自己的时间就这样流逝了。想要培养孩子对时间有观念,首先作为家长要有一个榜样,从自身做起,让孩子学习到自己的成长环境是在一个具备时间观念的,这样对以后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

何捷老师曾经说过:"时间是对抗慵懒的利器。"当您的孩子出现慵懒拖拉的时候,是因为对时间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不知道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多么的宝贵,最近笔者在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了关于时间管理法有一个著名的方法叫做"番茄时间管理法",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称之为番茄,是因为模型根据番茄的形状去设计的,番茄模型上设计一些时间刻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需要设置闹铃提醒,是一种可以让孩子具体化的去认识时间的方法之一,有了这个"番茄管理法",家长们在培养孩子时间观的时候又多了一门方法。

为什么孩子暑期会出现“后遗症"?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

距离开学时间虽然还有十来天,但是家长们都陆陆续续安排给孩子们做好开学准备,最需要关注的莫过于孩子的暑期作业是否做完了,笔者最近收到很多来自宝妈的吐槽,说检查孩子的暑期作业,发现只做了一半,之前的时间都浪费在玩耍上面了;其实孩子放假的时候,对孩子而言是一个没有任何束缚的时光,让孩子静下心来完成这么多量的作业是有点为难孩子了,家长要给孩子分好完成作业的阶段,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孩子处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会出现很多小动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因而会导致事情没有做完,半途而废。

  • 生长环境存在太多诱惑

大家都知道马上就要迎来5G网络时代了,基本人手都有一条手机,当孩子生长在一个网络时代里,肯定离不开跟这些电子设备接触,对孩子们来说,这些电子设备就是赤裸裸的诱惑,家长想要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就需要解决这些环境中存在的诱惑,让孩子有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摆脱以前拖拉的"后遗症"。

  • 缺乏时间观念价值观

小孩子在儿时阶段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不具体化,所以这也是孩子造成拖拉的原因之一,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对时间观念的意识和价值观,所以她们不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就像放暑假,她们的意识里面只有不用上学,那就可以玩耍了,不会去衡量自己的暑假作业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写完,玩过头了作业写不完怎么办,所以归根结底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价值观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家长用对这三个“时间管理法”,根治孩子拖拉磨蹭

  •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最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法,它可以解决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聚精会神的去做一件事情,家长们可以使用这个"番茄工作法",帮孩子分配时间,哪个时间段该做什么,中途给予5-10分钟的休息时间,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设定"番茄时间法",避忌跟其他家的孩子对比,毕竟每个人的做事习惯和作风不一样,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树立时间管理的价值观,摆脱以前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著名的前苏联昆虫学家、数学家、哲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柳比歇夫每天都会记下他的时间日志,记录完回头会看到他一天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俗称为"时间统计法",这个法则他坚持使用了57年,这些记录不仅可以让他自己作为一生的回首,也可以留给后人观摩;这个法则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统计自己每天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等他统计到一定时间段,自己回头看看自己的时间分配,会渐渐形成一种时间意识,这样让孩子亲身体会好过家长的碎碎念和唠叨。

  • GTD时间管理法

这个方法,源自戴维•艾伦的畅销书《Getting Things Done》。其核心是,把脑子里想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形成清单;然后,根据清单,将待办事情一个个搞定。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们不会遗忘掉还没有完成的事情,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形成列未完成事项的清单出来的习惯,这样也能保证每件事情做到不落下的结果,相信孩子们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以后的时间管理会更加清晰明确。

马上就快到开学季了,家长只有学会用好这三个时间管理法,再也不用担心会养成拖拉磨蹭的习惯,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花费时间在孩子的唠叨上,不如教会他,而且这样也会受益一生。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5986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