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吃香程度可能远远会超出了你的想象,很多人只是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知道某一类证书的重要作用,而在圈子外的某些人事实上愿意花几千上万的价格买一张这样的证书,当然了,国家规定买卖证书是犯法的,所以他们也只能自己考。
为什么普通话证书这么吃香,考生经常报不上名,还跑到外地去考呢?还有同学反复的考好几次呢?
1、重量级必备——教师资格证
考教资的考生都知道普通话等级证书是拿教资的必备证书,并且对不同学科的要求不一样。
幼儿和语文学科的教师资格证要求考生必须手持二甲普通话等级证书,其他学科二乙即可,因此普通话等级考试虽不难,但每年都有很多考生是重复考试的。
2、普遍型必备——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像教师资格证的要求那样明确严苛。如导游员,讲解员,医护人员等,普通话证书的等级虽未强制,但由于这类人员面对的是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通话水平越高,在行业类占据的优势越明显。
尤其是导游员,导游证也是最近较为热门的证书,虽没有要求普通话等级,但要求用普通话讲解导游词,普通话等级证书就是你普通话水平最有利的证明。
3、高标准必备——广播电视和影视从业人员
不得不说每个广播电视行业影视的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绝对是杠杠滴,当然,《甄嬛传》里的蔡少芬娘娘和“渣渣辉”的普通话水平除外哈。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按要求应达到一级甲等,话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一级,国家公务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
拥有一级甲等和一级一等普通话等级证书就等于国家公认你们拥有一张国家标准嘴,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代表着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也代表着中国的形象!
蔡康永曾说,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虽然普通话等级证书在很多人眼里是很简单的事,根本没必要参加一场考试,费钱费力。
但是可爱的你哦,应该知道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进步的社会,进步的同时没有废除普通话考试,就证明它存在的必要性。
趁着有考试的机会就把它拿到手吧,别在一份体面的工作摆在眼前时,说我不行耶~
更多教师资格证报考资讯与备考干货,敬请关注北京师大教科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4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