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小甜甜”如今变成了痛而杀之的“牛夫人”。
近日,舍得火了,而火的原因竟然不是因为其吹过的牛(2020年实现舍得营收百亿)实现了,而是其高管一撸到底的集体身陷囹圄。
9月24日,舍得酒业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刘力、总裁李强、董事张绍平因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调查,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加上之前“实控人”周政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以及财务负责人李富全被公安机会采取强制措施,舍得高层实现了“大洗牌”。
曾记得,2015年,天洋控股以38.2亿元的高溢价拿下沱牌舍得集团70%股权的豪迈,让舍得一举成为了白酒企业中混改的“样本”,到如今被“ST”,市值蒸发35.5亿元,总市值跌破百亿,被同体量的水井坊远远抛在后面。
舍得到底发生了什么?
1
辉煌与并购!
1996年,来自四川射洪县的沱牌舍得登陆A股上市,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彼时,才于6年后2001年上市的茅台,当年销售额仅5亿元,排在所有白酒企业的20名左右,尚属于典型的的区域酒;
而那时的白酒“老大”五粮液虽然风光无限,但仍然落在了舍得后面,于1998年才完成上市征程。
所以,那时的舍得可谓神一样的存在,其风头甚至盖过了茅台、五粮液。
可惜,好景不长。2003年,在众多白酒企业都纷纷抓住国家经济大发展的机遇期,进入白酒行业“黄金十年”时,沱牌舍得却由于固化呆板的体制,一直在无战略、无规划、无目标的低层次徘徊,不仅远远落在了茅台、五粮液身后,还在洋河、剑南春、泸州老窖的夹击中,成为了空有其名的国家级名酒。
病急寻良医。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混改”,摆上了政府的案头。于是,在长达10年的寻爱中,沱牌舍得始终难觅心中的白马王子。
2013年,白酒行业在国家“八项规定”的炮声中哀鸿遍野,沱牌舍得委身下嫁的愿望空前强烈。
2015年,跨界的天洋控股以38.2亿元的高溢价获得沱牌舍得70%的股权,射洪政府给出的条件是:到2018年实现集团营收50亿元,2020年达到100亿元。
毫无从业经验的“房产商”周政满口答应,从而摇身一变成为了企业的实控人。:
巧合的是,沱牌舍得又戴上了川酒混改第一例的“桂冠”,让其“王者归来”的新征途,更添加了一份精彩序幕。
客观讲,天洋控股舍得5年多来并非毫无建树,其营收从2015年的11.56亿元,上升为了2019年的26.5亿元,整整增长了2.3倍。但与从2015的8.55亿元营收,猛增到2019年的35.39亿元,增长4.1倍的水井坊相比,仍能感觉到差距的巨大,毕竟这几年是名酒的大扩容时代,舍得增长业绩并不算亮眼。
2
东窗事发!
2020年9月,舍得半年报批露,上半年舍得实现营收10.26亿元,同比下滑15.95%,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滑11.45%。
省内省外市场均失守,省内市场下滑22.23%,只有2.1亿元,省外5.84亿元,同比下降19.92%。
而不理想的成绩背后,周政伸向舍得的“黑手”也渐渐被揭开: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天洋控股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2019年发生额为21.6亿元,2020年截止8月19日为18.5亿元,目前仍有4.75亿元未收回。
随之天洋控股的丑恶“面具”全面曝光,当年出资购买舍得股份的38.2亿元,其实是空手套白狼,除了15亿的自有资金,其余23.2亿皆为2016年6月向建行廊坊支行贷款,并约定三年偿还。其中,抵押物为天洋控股持有的沱牌舍得集团70%股权,并且以廊坊燕郊拟开发的四个房地产项目销售资金作为补充担保。
2020年6月27日,还贷合同到期,但天洋控股却无钱偿还。截止目前,只偿还了本金10.1亿元,还欠银行13.1亿元。
于是,周政只能向营收、净利尚可的舍得酒业下手“借钱”,并上演了这一幕:上市公司资金通过第三方渠道,被转至天洋控股的其他关联公司,然后拿这些钱去填深不见底的“窟窿”。
据舍得酒业公布,两年间天洋以这种“非经营性占有”方式挪用资金累计达40亿左右。如果不是此次东窗事发,股东们还仍在蒙在鼓里,继续过着天洋控股的春秋大梦。
3
“混改”真是“万能良药”?
2017年,汾酒按下混改“快捷键”,并实现了连续三年的两位数增长,创造了让业内外惊奇的“汾酒速度”。
2019年,汾酒实现营收118.8亿元,净利润19.39亿元,成功跨越百亿“门槛”。2020上半年,更是实现营收68.99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16.05亿元,同比增长33.05%,成为了名酒中除茅台、五粮液外的唯一增长者。
汾酒的成功,让“混改”仿佛成为了业绩下滑严重的国有控股酒企,实现“乌鸦变凤凰”的万能“良药”。
远的不说,比如这些年深陷泥潭的金种子,公司高层明里暗里的用“混改”救命的意图,已非常明显。还有黄酒“龙头”古越龙山,近两年与马云、孙宏斌等资本“巨头”的眉来眼去,都在“混改”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实际上,“混改”也全非成功的典范。其中曾经所向无敌的豫酒“六朵金花”的沉沦史,就是“混改”中最痛彻心扉的负面案例。还有“西北茅台”皇台的溃败史,此次再加上危机发酵的舍得酒业,都在为被“神化”的混改踩下急刹车埋下伏笔。
因此,“混改”并非成能良药,关键是用真心酿一瓶好酒,才是企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