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让孩子成为一个熟练的阅读者,需要做到3步,看看你家孩子做到没

让孩子成为一个熟练的阅读者,需要做到3步,看看你家孩子做到没

樊登说:“读书,是绝大多数问题的出口”。

古往今来,世人读书都有某种明确的目的。在古代,男子读书多为仕途;在战争年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时代,少年读书大多为自己的幸福未来,成年人读书则多为提升自己的技能,解决工作或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每个时代都有爱读书的人,每个时代也都在悄悄犒赏那些爱读书的人。

但是,书要怎么读,怎么才能读好书,成为一个熟练的阅读者,这是一个很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在翻看查阅了许多读书厉害的人的资料后,我发现他们全都是熟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中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 曾国藩读书强调沉浸其中。

他说:“无论何书 ,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100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在曾国藩看来,无论是读书还是学写字,一定要专注,看完一本再接着看下一本,练习好一种字体后再去练习别的字体,而不能这本没看完又急着去看另外一本,这种字体没练好又跑去练别的字体。

没有专注的心思是很难做好一件事情的。

许多的成人和孩子,往往就是因为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啥也会点,但又啥也不精。这在读书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书是读了不少,但就是收获甚微。

2、顾炎武的“三读法”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思想家顾炎武很爱读书,他自创了一套读书方法,叫“三读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读法”。

“复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反复研读,定时温习。顾炎武会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温习前半年所读之书。

“抄读法”就是边读书边摘抄,一为加深理解和记忆,二为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以及自己的思考。

“游读法”,指的是在游学中饱读“无字之书”,意为社会阅历。

顾炎武的“三读法”,重在强调理解、思考和写作。边看边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定时去回顾和温习读过的书,在现实社会中做到知行合一,活学活用。

说起各个名家的读书方法,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由于文章篇幅关系,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虽然每个人的读书方法各异,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他们都是熟练的读书人、阅读者,在他们的读书方法里,也都藏着一些共同的阅读特征。

第一、自我提问。

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最后问题解决了没有?

读书之前,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读?想要在书中获得什么?

在读完书之后,再问问自己有否达到读书前的目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收获了什么知识?如此这般有目的的阅读将会大大提升阅读的效率和作用。

第二、定时回顾。

养成定时回顾的习惯,有助于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与记忆。

如思想家顾炎武所提到的“三读法”中的“复读法”,每隔一段时间,将自己阅读过的书,做过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感悟,拿出来温习,以便加强记忆,重新理解,看是否会有新的感受或发现。

第三、定时总结。

梳理一段时间内读过的书,做过的摘抄和笔记,以及与书相关的一些事,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总结的过程中,明确好自己的阅读目的,有做得好的地方就提炼出来,精益求精;同时找出需要改善的不足之处,以便重新规划和改正,杜绝下次再发生的可能。

对于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读的每一本书,最好都要做到心里有数,这样个人的思维和成长才会有大幅度的进步。

曾经在一档《超级演说家》节目中夺得冠军的刘媛媛说:

“专注,精准的努力,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只走一条路,只翻一座山”。

唯有专注,并懂得精准努力,才能干好一件事,阅读也是如此。

你学会了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558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